摘要:”老爷子笑得像捡了钱:“闺女儿子给买的,五菱,落地七万八,终身保养不要钱。
68岁的老父亲第一次把新车开进村口,邻居只问了一句:“这车得二十多万吧?
”老爷子笑得像捡了钱:“闺女儿子给买的,五菱,落地七万八,终身保养不要钱。
”一句话,把“孝”这个字拍成了短视频,三天播放破千万,顺带把临沂一家4S店送上热搜,还让五菱730当月销量蹿高45%。
故事听着像剧本,可它每一步都踩在真实需求上,把“给爸妈买车”这件家事,做成了银发经济、内容营销、代际关系的三重样本。
今天不聊情怀,只拆套路,看看一条孝心视频怎么变成多方共赢的生意。
---
第一层:孝心为什么能“出圈”?
先算笔小账。
老爷子原来那辆14年的老车,没气囊、没ESP,刹车片薄得能当明信片。
喷香哥一句话戳中所有北漂、沪漂的痛点:“爸妈在家,开的是移动棺材。
”一句话,把“换车”从“改善”升级成“救命”,情绪瞬间拉满。
再给个画面。
提车那天,儿媳妇一路小跑把红绸花递到公公手里,老爷子原地立正,敬了个不标准的军礼。
镜头扫过,观众看到的不是“卖车”,是“家”本身。
情绪到位了,算法就肯赏饭,抖音自然流量直接冲顶。
结论:孝道是旧主题,但“安全焦虑+代际团圆”是新配方。
谁抓住新配方,谁就能让老故事在短视频里二次发育。
---
第二层:4S店怎么把“点赞”变“订单”?
远通集团原本只想蹭个热点,结果踩中两条隐藏红利。
红利一:用户故事=最省钱的广告。
喷香哥三条视频,给品牌带来2000万次曝光,折合硬广至少得花150万。4S店只搭进去一台车+终身保养,成本不到三万,ROI高得吓人。
红利二:线下场景=信任放大器。
交车那天,销售顾问没急着讲配置,先安排老爷子试驾绕桩,再让老伴儿拍抖音。
围观群众亲眼见“老头开着新车笑出眼泪”,比任何销售话术都管用。
当天现场订了37台,其中31台是子女给爸妈下单。
远通一看有戏,干脆把“孝心购车基金”做成常态:子女陪爸妈来店,直接补贴2000—5000元,再送一年玻璃水。
套路不新,但把“孝”做成价格标签,就给了消费者一个“不得不买”的体面理由。
---
第三层:五菱为什么肯“终身免费保养”?
车企最怕“低价标签”贴死。730卖七万八,利润本来就薄,再送终身保养,不是赔本吗?
五菱算的是另一笔账。
数据端:730主力用户55岁以上占比38%,但决策人70%是子女。
谁掏钱,谁掌握话语权。
喷香哥视频把“便宜”洗成“孝顺”,直接帮五菱把“低价”升级成“孝心标配”,品牌溢价一下有了空间。
产品端:终身保养只含基础机油、机滤,单次成本120元,按一年两次、平均用车8年算,总成本不到2000元。
用2000块换一条“银发安全”的新标签,比请明星代言划算得多。
市场端:临沂试点成功后,五菱当月就把730的银发安全包(气囊+ESC+倒车影像)做成标配,全国追加配额。
销量涨45%,单车利润反升300元。
便宜车也能做品牌溢价,关键看你会不会再造场景。
---
第四层:老爷子们的“第二人生”怎么玩?
提车第十天,老爷子拉了个微信群,“银发自驾俱乐部”37人,平均年龄66岁,最潮的装备是车载手机支架。
第一条群公告:不准开远光、不准插队、不准讨论保健品。
第二条群公告:周末短途,AA油费,儿媳妇负责拍视频。
别小看这支“老年车队”。
他们一周给五菱贡献二次传播素材20多条,点赞虽不过万,但评论区全是“想给我爸买”“链接发我”。
UGC(用户原创内容)再反哺品牌,五菱官方号只用在下面留言“叔叔阿姨路上慢点”,就能收获一堆“良心车企”好评。
心理学专家在《齐鲁晚报》写得很直白:退休老人最怕“没用”,给一辆车,等于给一张“还能帮家庭出力”的通行证。
子女给车,表面是孝,深层是授权——“爸妈,你们还能再护我们一程”。
老人得到尊重,品牌得到口碑,平台得到内容,三方各取所需,这才是银发经济可持续的底层逻辑。
---
第五层:可复制的方法论,普通人怎么用?
1. 选品先选“安全痛点”。
给爸妈买东西,第一关键词永远是“安全”:防滑鞋、跌倒报警器、不带绳的血压计……谁能把“安全”翻译成“放心”,谁就拿到打开银发钱包的钥匙。
2. 内容先拍“使用场景”。
别晒产品,晒“爸妈第一次用”的瞬间:老爸戴上智能手表那一刻的傻笑,老妈第一次用扫地机器人追着狗跑。
观众买的不是物件,是“爸妈被照顾”的踏实感。
3. 成交要给“体面台阶”。
直接说“便宜”会伤父母心,换成“补贴”“孝心基金”“团购价”,让他们觉得“我在帮孩子省钱”,心理包袱瞬间归零。
4. 售后要留“二次社交”。
建群、打卡、自驾游,让老人因为产品重新找到组织。
用户一旦形成社群,复购和转介绍会自己长出来,比任何广告都持久。
---
写在最后
一条孝心视频,让车企、4S店、老爷子、平台、观众五方共赢,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它把“孝”拆成可计量的流量、可复购的产品、可转发的故事,让传统伦理在现代商业里重新定价。
下次你想给爸妈买点什么,别先问“哪个牌子好”,先问“我能不能把这份心意拍成一条让他们骄傲的朋友圈”。
毕竟,真正的孝,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让父母确信:我被需要,而且被看见。
来源:奇幻葡萄W6xmH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