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跟你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硬着头皮上,这话我以前深信不疑。直到前阵子我妈在家族群里,用一个熟练度堪比“广场舞KOL”的手法,甩出了一张自己刚挂上的专家号截图时,我感觉我的世界观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腰。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她还因为分不清“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差点把手机扔了。这场“奇迹”的背后,没有神仙也没有魔术师,只有一个我一开始也半信半疑的“赛博外援”——GPT-5.1。这事儿得从一滩烂泥说起,我儿子的作文档案。那天晚上,小祖宗对着《我的家乡》这四个字,愣是枯坐两小时,挤
我跟你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硬着头皮上,这话我以前深信不疑。
直到前阵子我妈在家族群里,用一个熟练度堪比“广场舞KOL”的手法,甩出了一张自己刚挂上的专家号截图时,我感觉我的世界观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腰。
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她还因为分不清“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差点把手机扔了。
这场“奇迹”的背后,没有神仙也没有魔术师,只有一个我一开始也半信半疑的“赛博外援”——GPT-5.1。
这事儿得从一滩烂泥说起,我儿子的作文档案。
那天晚上,小祖宗对着《我的家乡》这四个字,愣是枯坐两小时,挤出了三句半废话,最后光荣地崩溃大哭。
我这边哄着,那边自己也头大如斗,毕竟我的文采也就停留在“今天天气哈哈哈”的水平。
就在我准备放弃,让他第二天去学校接受老师的“洗礼”时,鬼使神差地想起了那个躺在手机里好几天没打开的GPT-5.1。
死马当活马医呗。
我把孩子的想法一股脑儿倒了进去,没指望它能写出什么花儿来。
结果,屏幕上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标准范文”,反而弹出一连串问题:“家门口那棵你天天爬的老槐树还在吗?你最馋校门口哪个摊子的零食?上次跟小伙伴在公园的秘密基地里发现了什么?”
我愣住了,这哪是AI,这简直是我儿子肚子里的蛔虫。
顺着这些问题,小家伙像是被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叽叽喳喳地说起了菜市场的糖画、暑假里的小龙虾,还有那条永远也走不完的回家小路。
思路一开,一篇充满童趣的作文就这么七拼八凑地搞定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这玩意儿不是来帮你作弊的,它是来给你递梯子的。
有了这次成功的“临床试验”,我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作为公司里那个永远在写通知、整理会议纪要的“表哥表姐”,我过去一半的工作时间都耗在跟措辞死磕上。
一份活动通知,改来改去,生怕哪个字眼不严谨,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
我直接把活动要素甩给GPT-5.1,它不仅能秒速生成一份滴水不漏的通知,甚至比我还想得周到,会贱兮兮地提醒我:“亲,需要加个导航链接吗?天气不好要不要加一句温馨提示?”
写会议纪要时,它更是能从老板那段长达一小时、逻辑跳跃堪比过山车的发言里,精准提炼出核心要点。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头顶闪耀的“效率之王”光环。
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
有次让它帮我写个请假条,理由想编得惨一点,结果它直接给我整了个“身患绝症、临终关怀”的剧本,吓得我赶紧删了,生怕手滑发给老板。
这也让我意识到,它终究是个工具,再智能也得有个拎得清的人在后面把关。
这股“智能之风”很快就吹到了家里。
我妈对智能手机的恐惧,大概仅次于对体检报告的恐惧。
教她网上挂号,我说了不下十遍,她还是记不住。
我索性让她自己去问GPT-5.1。
没想到,这俩“人”竟然聊得火热。
GPT-5.1没用任何专业术语,就用最朴素的“大白话”一步步拆解:“阿姨,您先点开微信这个绿色的框框……”“找到‘服务’那两个字,就像找您孙子的照片一样简单。”
我妈不仅学会了挂号,还无师自通地开始用它查菜谱、看天气,甚至学会在拼多多上跟人“砍一刀”。
现在,她是我们家族群里最潮的老太太。
我一个朋友知道后,嗤之以鼻:“你们这不就是变懒了吗?什么都靠AI。”
我不否认,某种程度上我们确实“懒”了,但这种“懒”,更像是把力气用在了刀刃上。
它把我们从那些重复、琐碎、耗费心神的泥潭里拽了出来,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思考那些真正需要创意和情感投入的事情,或者,哪怕只是多点时间陪陪家人、放空自己。
科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是造出更快的飞船,还是创造更酷的虚拟世界?
或许都是。
但对于我们这些在柴米油盐里摸爬滚打的普通人来说,科技最大的善意,就是能像GPT-5.1这样,放下身段,走进我们的生活,帮我们解决那些不大不小,却实实在在的麻烦。
它不是什么改变世界的高科技英雄,更像一个懂你的、有点 nerdy 但非常靠谱的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永远给你递上一把最顺手的工具。
这玩意儿,说真的,实用到有点离不开了。
好了,不说了,我得去问问它,明天老板生日,我该送点啥才能显得不那么像拍马屁。
来源:别抢我的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