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种莴笋的朋友都有这感受:同样是越冬莴笋,有的开春挖出来,茎秆粗得攥不住,有的却冻得烂叶子,甚至没等长好就抽薹,根本卖不上价。其实差别就在于立冬到开春这段时间,你是不是找对了管理法子——别觉得莴笋能扛点冷就不管,低温一来,没护好就容易出问题。
不少种莴笋的朋友都有这感受:同样是越冬莴笋,有的开春挖出来,茎秆粗得攥不住,有的却冻得烂叶子,甚至没等长好就抽薹,根本卖不上价。其实差别就在于立冬到开春这段时间,你是不是找对了管理法子——别觉得莴笋能扛点冷就不管,低温一来,没护好就容易出问题。
先说说莴笋到底多怕冻。它确实比一些叶菜耐寒,但绝不是零度以下也没事。一旦温度跌破0℃,莴笋叶子和茎里的水分就会结冰,冰碴子会把细胞戳破,叶子先是变得发暗、像泡过水一样,严重的话会透亮,等天暖化冻,很快就烂了。尤其是那些正在长茎、快能收的莴笋,对低温更敏感,冻过之后不仅吃着发苦,收购商也不爱要。所以防冻这事,一定得赶在寒潮来之前做,等冻坏了再补救就晚了。
给大家分享几个实操性强的防冻招,都是农户常用且管用的。
第一个是浇封冻水,这步别瞎浇。得等土壤出现“早上冻、中午化”的情况时,选个大晴天的中午,给莴笋浇一次透水。这么做有三个用:一是水的保温性好,能减缓地温下降,根系就不会冻着;二是湿润的土壤能护住根,不让冷风把根吹干;三是提前存点水,开春返青时不用急着浇水。但记住,水一定要渗完,地里不能有积水,不然水一冻,根反而会被冰泡烂。
第二个是搭小拱棚,这是最直接的保暖法。找些竹片或者细钢筋,在莴笋畦上搭成拱形的架子,再盖上塑料膜,就像给莴笋搭了个小温室。但要注意,白天太阳足、棚里温度高的时候,得把膜的两头掀开透透气,不然温度太高会闷坏苗;到了傍晚,赶紧把膜盖严实,别让冷空气钻进去。虽然搭棚费点劲,但能有效防霜冻,值得。
第三个是覆盖防寒物,适合没条件搭棚的朋友。可以用稻草、麦秸、碎树叶,铺在莴笋行间,也能起到保温作用。现在很多人用无纺防寒布,比稻草方便,还透气透光,不会让棚里太潮湿,减少烂叶子的风险。但不管用啥覆盖,都别直接贴在莴笋的茎叶上,不然湿气捂在里面,容易得湿腐病。
第四个是施越冬肥,让莴笋自己长壮点抗冻。立冬前后,给莴笋追一次肥就行,别多施。可以用腐熟的稀粪水,或者撒点高钾复合肥,能让莴笋茎秆长得结实,抗寒能力也会强不少。千万别猛撒氮肥,氮肥多了莴笋会长得嫩生生的,反而更怕冻。
等开春气温稳定在8℃以上,莴笋就开始返青了,这时候的管理直接影响产量,一点不能懒。首先要清园,把冻坏、病死的叶子赶紧拔掉,让地里透风透光,覆盖的稻草或防寒布也得及时撤了,别挡住莴笋生长。然后是水肥,浇返青水的时候,每亩撒15-20公斤高氮钾复合肥,给莴笋长叶长茎打基础;之后莴笋长得快,浇水就用“小水勤浇”的法子,保持土壤湿润,但别积水,积水容易烂根。最后别忘了中耕松土,浇完返青水,等土壤不粘脚了,就用锄头松松土,能提高地温,让根系长得更壮。
冬天种莴笋,还得避开两个常见的坑。一个是湿腐病,冬天地里湿度大容易犯,除了别让覆盖物贴茎叶,发现病叶要及时拔,还能用百菌清之类的杀菌剂喷一喷预防。另一个是提前抽薹,要是秋天播种太早,或者冬天偏暖,开春莴笋就容易没长好就抽薹。预防的话,选种时就挑耐寒、晚抽薹的品种,播种时间别太早;万一返青后发现有抽薹的迹象,喷点磷酸二氢钾,能让茎秆长得更充实,减少损失。
另外,管理莴笋不能“一刀切”,得看苗的长势调整。刚长几瓣小叶子的苗期莴笋,抗寒能力还可以,重点是少浇水少施肥,多松土,让根往土里扎得深点,养成壮苗;正在长茎的莴笋最怕冻,一旦降温,得优先盖膜或防寒布;快能收的莴笋,要是预报有严重寒潮,别等着,提前采收,免得冻坏了卖不了。
要是真没护住,莴笋冻着了也别慌。轻微冻伤的,等天暖了喷点叶面肥加植物调节剂,能帮它缓过来;要是冻得太严重,叶子烂了、茎也软了,就赶紧拔掉,别让病害传染给旁边的好苗。
其实种越冬莴笋,关键在“不瞎管”——天要冷了早做准备,苗的大小不一样就用不同法子,水和肥别多也别少。顺着天气和苗情调整管理,开春准能收获粗壮的莴笋,卖个好价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为农业种植经验分享,不构成专业种植指导建议。不同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及莴笋品种存在差异,实际种植时需结合本地情况,在专业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操作。农业种植存在自然风险,相关决策请谨慎考量。
来源:朋磊在努力v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