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百人扛着袋子、拿着工具往菜地里冲,见白菜就砍、就拔,整片菜地很快被翻得乱七八糟。
11月6日上午,内蒙古赤峰市一处菜地彻底乱了套。
数百人扛着袋子、拿着工具往菜地里冲,见白菜就砍、就拔,整片菜地很快被翻得乱七八糟。
等到菜农李先生反应过来,200亩白菜几乎被采摘一空,初步算下来,损失快要到100万。
这事说起来挺魔幻,源头竟然是一条“白菜免费采摘”的短视频。
本来只有附近几个村民来采摘,结果视频一传开,越来越多人赶来,最后变成了集体哄抢。
11月11日,松山区联合调查组发了通报,说已经介入调查,后续情况会及时公布。
一条普通的短视频,怎么就能引发这么大的混乱?本来想这可能就是个无心之失,但后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有网友晒出截图,11月5日,当地一家官方媒体在短视频平台发过相关视频,配文写着“赤峰一地免费砍白菜,收获满满非常开心”,还标注了“原创采访”。
现在这个视频已经找不到了,没法核实具体内容。
但如果截图是真的,那问题可就不一般了。
官方媒体的信息自带权威性,大家看到是官媒发的,自然更容易相信“免费”的说法。
搞不清当时媒体是没核实清楚情况,还是审核时出了疏漏,这事儿必须得查明白。
更关键的是,短视频平台的传播速度实在太快。
那条不实视频发出来后,算法很快把它推给了更多人,尤其是本地和周边的用户。
大家看到“免费”两个字,不少人就动了心思,想着“不拿白不拿”。
加上网络传播的匿名性,有些人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觉得就算抢了也没人管,最后才酿成了这样的后果。
李先生的遭遇真的让人揪心,这200亩白菜是他一年的心血。
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成熟,付出了多少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
一夜之间,辛苦种出来的菜被抢光,换谁都受不了。
而且这损失不只是白菜本身,菜地的设施也被踩坏了,后续耕种都受影响,这些间接损失其实也不小。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拔几颗白菜吗,至于上升到法律层面?很显然,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里写得很清楚,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最高能处10日拘留,还能罚款。
而民法典也明确规定,私人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哄抢、破坏。
要是聚众哄抢的数额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还可能触犯刑法。
之前山东临沂就发生过类似的事,一条“免费苹果”的谣言,引来一群人哄抢果园。
最后3名造谣者被拘留,20多个参与哄抢的人也赔了钱。
所以说,赤峰这起事件里,不管是造谣的人,还是参与哄抢的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平台这边也不能当“甩手掌柜”。
现在很多短视频平台只想着推流赚流量,对内容审核不够严格。
涉及到“免费领取”、“集体活动”这类可能影响公共利益的信息,本该多一层审核,可实际情况是,不少不实信息很容易就通过了审核,扩散出去造成危害。
如此看来,平台必须得加强内容审核和流向监测,不能再让类似的谣言随便传播。
基层管理部门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谣言发酵到发生哄抢,中间其实有一段时间差。
如果当时能及时发现谣言,第一时间出来辟谣,或许就能避免事态扩大。
这说明,基层需要建立更快速的响应机制,和平台、本地社群联动起来,遇到不实信息能及时核实、及时澄清。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调查结果。
“正在调查”的表态远远不够,公众需要的是明确的答案。
不实信息的源头到底是谁,是故意造谣还是无心之过?参与哄抢的人有多少,哪些人是不知情采摘,哪些人是恶意哄抢?李先生的实际损失到底有多大,该怎么赔偿给他?这些问题都得一一查清楚。
还有官方媒体的问题,也得给个说法。
如果确实发过那条误导性视频,就得说清楚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要是审核不严,很容易造成不良影响,这事儿可不能马虎。
其实这起事件给所有人都提了个醒。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不管是发信息还是转信息,都得三思而后行。
一句玩笑话,一条不实信息,都可能给别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遇到“免费领取”这类信息,真得擦亮眼睛,多核实一下,别被谣言带偏,做出违法的事。
菜农的辛苦付出值得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也该得到保护。
希望这次调查能有一个公正的结果,让造谣者和哄抢者受到应有的处罚,让李先生的损失能尽量挽回。
更希望通过这件事,能补上网络治理和法治意识的短板,以后别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毕竟,清朗的网络空间和和谐的现实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守护。
来源:一年花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