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治宣传工作的发展与社会法治化进程紧密相连。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双阳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把牢法治宣传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法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新发展、新变化,结合双阳区的实际情况和民众需
法治宣传工作的发展与社会法治化进程紧密相连。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双阳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把牢法治宣传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法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新发展、新变化,结合双阳区的实际情况和民众需求,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切实提高法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奏响双阳法院高质量发展的铿锵之音。
2023年6月28日,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干警联合双阳区妇联在博山社区开展普法活动(陈瑞新 摄)
“动讲演式”普法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寓“法”于乐“动起来”,实现“文化惠民+普法惠民”双重目标。组织“法律常识套圈”与“幸运红包墙”等互动游戏,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通过“法治电影大篷车”形式,将法律知识类电影放映搬到村民文化广场;将“法律咨询台”和“普法小摊”延伸至夜市大集、村民运动会、村民文化节、景区、商场等场所;利用“百姓说事 法官说法”便民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便捷的面对面法治服务,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法治需求“讲起来”,推动“智慧普法+精准普法”双重突破。打造“互联网+法治宣传”模式,为公众提供了便捷、全面的法治学习资源,通过整合法治宣传课程、法律问答等宣传形式,实现在线化、网络化的法治教育服务。创设“阳城法语”法治宣传栏目,为不同群体提供定向的法治宣传课程;通过开展“典”亮校园、“典”亮社区民法典宣传月等特色活动,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零费用拥有自己专属的“法律顾问”。
三是整合资源“演起来”,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全社会共同受益”双重效应。通过文艺演出、模拟法庭等形式将法治宣传“演起来”。借助百姓大舞台创作法治主题的文艺作品,运用小品、相声、快板等方式,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治知识。依托模拟法庭,解锁沉浸式学法新模式,聚焦青少年群体,通过完整展现法庭审理的场景和过程,形成对法庭审理程序和运作流程的清晰完整的认知,感受法律的神圣与威严。
2023年6月21日,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联合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双阳区分局到双阳夜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张子桐 摄)
菜单式法治宣传服务区域营商环境发展
一是助力法治政府建设,让常态府院联动成效“显”出来。通过发布败诉案件分析报告和行政审判白皮书推动政府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法治化,积极组织“送法进机关”活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案件进行巡回审判。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常态化走访行政机关研讨、授课,协助解决疑难案件50余件。组织行政类案件观摩庭活动,邀请区交通局、区征收办等部门的执法人员百余人参与旁听。将刑事庭审搬进区政府,40余家机关单位近百名干部旁听,有效提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化水平。
二是依托“啄木鸟式”法律体检服务计划,让助企服务“新”起来。主动对接区内120家工商联会员企业,常态化通过电话访问及实地走访的方式,以法律体检问卷、体检座谈会、发放助企法律套餐包等形式,对企业进行全覆盖式的问需问策、法律服务。定期走访辖区内重点企业,切实调研、了解企业现实困难和需求,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法律风险问题开展“菜单式”法治宣传,普惠性法律培训涵盖60余家重点企业。
三是“宣”、“旅”融合,让全域旅游图景“亮”起来。设立“生态旅游法庭”,在神鹿峰等景区建立景区工作站与巡回审判点,打造“景区门口的小法庭”,将法治服务延伸至旅游一线,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在旅游旺季及小长假期间,深入景区开展巡回审理、诉调对接、法律咨询,向游客发放景区便民司法服务卡和假期旅游温馨提示卡,标注旅行者、旅行社、景区的权利义务,充分发挥法院在优化旅游营商环境中的作用,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旅游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
2024年5月1日,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生态旅游法庭在神鹿峰旅游度假区设立旅游巡回审判点,通过“假日法庭”,开展巡回审理、诉调对接、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工作(张来月 摄)
助力“枫桥”创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紧扣“双法先锋”1175工程,聚焦“天平·红”党建品牌,策划实施红映平湖、锦绣山河、奢岭枫景、太平安民等一系列法治宣传活动,深度挖掘共青团内生资源,发挥其作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力量的作用,成立星火志愿服务队,通过党支部、服务队带头,开展一系列“普法、学法、用法”普法宣传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以“党建+普法”宣传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法治宣传工作互促互进、同向同行,促进法治宣传提质增效。
二是加强“无讼村屯”培育。通过实施“法润乡村”法治宣传活动,有效整合法庭权威性与村组干部在地方的威望及影响力,推出“法庭 +村组干部”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将庭审直播连线至村委大院等方式,持续推动法治宣传元素深度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构建“员额法官+人民调解员”以及“党委+法庭+职能部门”的基层治理宣传模式,点亮基层法治宣传网格,以身边的法律服务增强群众对法治的认同感。
三是筑牢网格安全屏障。设立法律咨询点、4个巡回审判点、5个“百姓说法 法官说事”便民工作站以及建立14个驻村微法庭,95名法院干警分别加入全区155个村(社区)的居民微信群,实时发送法治宣传案例、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并在村委会悬挂驻村法院干警公示牌,通过“纳圈入群”举措使群众能够享受到“点单式”便捷、高效的法治宣传服务,推动法治宣传与区域社会治理工作融合发展。
2024年11月26日,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少年法庭)庭长崔澜馨在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带领学生们开展“模拟圆桌审判”活动(翟蓝琦 摄)
服务特殊群体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
一是筑牢未成年人“防护墙”。依托“阳·辉”未成年审判品牌推广互动式、兴趣式法治宣传模式,通过法治副校长机制实施菜单式、滴灌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推出“法治云课堂”系列课程,预先录制普法授课视频,“云上”走进全区十余所中小学课堂。通过模拟法庭沉浸式普法,在长春地区首次将“在线开庭”带入校园,全力构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的坚固矩阵。
二是织密妇女权益“保护网”。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妇女提供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组建“巾帼慰问团”,常态化与区妇联、村(社)妇联联合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建立妇女维权群,将法治宣传日常化,提高妇女依法维权意识。联合省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区妇联、心理保健职业培训学校组成家庭教育指导宣讲团,开展“家庭教育讲堂”进社区、进家庭等法治宣传活动。
三是守护最美“夕阳红”。成立“法律护工团”,定期在各村、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举办集中讲座,普及法律知识,解答老年朋友的疑问。针对高龄、留守、失独等特殊老年群体,采取上门走访、个别讲解的方式,将法治关怀送到他们身边,通过一系列“法治拐杖”行动,为老年人提供真正适老化法治宣传服务,确保最美“夕阳红”在法治的阳光下安享晚年。
法治宣传教育之路永不停歇。双阳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法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法治宣传“双阳模式”,将法治宣传工作作为展现司法为民新风貌、满足群众法治新需求之重器,以“双阳经验”推动新时代法治宣传工作踏上新征程、迈向新台阶、开辟新境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辉煌篇章贡献更大力量。(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 王利舟 李星宇)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4月下(总第200期) 法治实践栏目】
来源:人民法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