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题过词的人19:&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5 09:08 1

摘要:1943年3月16日,春寒料峭,"革命母亲"葛健豪在湖南永丰石板冲的故土上溘然长逝,享年78岁。远在延安的毛泽东闻讯悲痛不已,挥笔写下"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遥寄哀思。

1943年3月16日,春寒料峭,"革命母亲"葛健豪在湖南永丰石板冲的故土上溘然长逝,享年78岁。远在延安的毛泽东闻讯悲痛不已,挥笔写下"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遥寄哀思。

这短短十二字,浓缩了这位传奇女性非凡的一生,既是对她冲破桎梏的赞誉,更是对她培育革命栋梁的致敬。

葛健豪原名葛兰英,1865年生于湖南双峰望族,是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女子教育开拓者与坚定的革命支持者 。她出身书香门第,却不甘被封建礼教束缚,五旬高龄仍变卖陪嫁求学长沙,更带着子女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成为留法学子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学",被西方舆论誉为20世纪"惊人的妇人"。

葛健豪(前排左二)、蔡畅(前排右一)在法国

虽非中共党员,她却以满腔热忱投身革命,创办女子职业学校传播新思想,在白色恐怖中掩护党组织活动,成为无数革命者的"大家长" 。她的家庭堪称革命摇篮——儿子蔡和森烈士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儿媳向警于烈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女儿蔡畅曾任共和国第一任妇联主席、人大副委员长,女婿李富春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一家四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皆由她悉心培育而成 。

蔡和森、向警予夫妇

"老妇人,新妇道",这六个字道尽了葛健豪对传统礼教的突破。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48岁告状求学,改名"健豪"立志"做改造社会的健将,打倒封建豪强";在封建婚姻盛行之时,她坚决反对女儿做童养媳,支持子女自由婚恋,成为反抗旧俗的先锋 。年过半百的她在法国从零学习法文,白天求学、夜晚刺绣资助同志,更走在留法学生请愿斗争的前列,用行动诠释了"新妇道"的真谛——独立、觉醒、心怀家国。

"儿英烈,女英雄",则是对她育人之功的最高褒奖。她一生饱经丧子之痛,二儿蔡麓仙、三媳向警予、长子蔡和森先后为革命牺牲,她却始终坚守信念,默默抚养烈士遗孤,直至临终仍叮嘱子女"革命一定会胜利" 。她用言传身教播下革命火种,让子女们从小树立"济民救国"的理想,最终都成长为改变中国命运的栋梁之才,这份育人情怀与革命担当,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李富春、蔡畅夫妇

葛健豪的一生,是旧时代女性觉醒的缩影,更是革命精神传承的纽带。毛泽东的挽联跨越千山万水,寄托着对这位伟大母亲的深切缅怀。她虽已远去,但精神永存,成为镌刻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巾帼丰碑。

来源:画说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