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欧洲网友在小红书晒出 “摆了一周还舍不得用的串珠”,当沙特阿拉伯主妇为 “能洗手的‘葡萄串’” 蹲守电商补货,没人能想到,这些让海外消费者赞叹 “比真葡萄还精致” 的物件,既不是高端饰品,也不是进口文创,而是来自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大刘庄村的手工皂 ——
当欧洲网友在小红书晒出 “摆了一周还舍不得用的串珠”,当沙特阿拉伯主妇为 “能洗手的‘葡萄串’” 蹲守电商补货,没人能想到,这些让海外消费者赞叹 “比真葡萄还精致” 的物件,既不是高端饰品,也不是进口文创,而是来自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大刘庄村的手工皂 —— 一个曾靠种地谋生的小村庄,如今让指尖做出的 “葡萄” 漂洋过海,成了国际市场上的 “香饽饽”。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崮云湖街道大刘庄村的屋檐上,村民张大姐步履轻快地走向村头的合作社。在这里,她和几十位姐妹们的“作品”——一串串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的葡萄手工皂,正经过打包、装箱,即将发往海外。“谁能想到,咱这双手,以前只会握锄头、擀面杖,现在做出来的‘葡萄’,能漂洋过海,变成出口的稀罕物呢。”张大姐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希望的光彩。
这一颗颗小小的“葡萄”,何以成为撬动一个村庄命运的支点?答案,写在大刘庄村村企携手、把 “指尖活” 做成 “出口单” 的乡村振兴新篇章里。
村企合作,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之前村里妇女大多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想挣钱就得去城里,来回两小时路,顾了家就顾不上工作。”回忆起曾经的困境,大刘庄村书记郝传升语气里满是感慨。
面对村中留守妇女就业难、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大刘庄村党委主动作为,经过深入调研与多方考察,最终与艾丽塔(山东)电子商贸有限公司达成“企业主导+村级联动+村民参与”的合作模式。企业租赁村内闲置场地进行标准化改造,免费提供天然植物原料、模具设备,并派驻技术团队开展“一对一”现场培训;大刘庄村则负责组织居家妇女参与生产,承担前期水电费用与日常生产管理。同时,还创新实施“流水线分工+计件算酬”机制——村民分工协作,有的捻绳打结,有的负责皂体入模,有的专注串珠成型,将“零散时间”有效整合为“有序生产”。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村民‘足不出户’有活干,让村集体‘轻装上阵’有收益。”郝传升说,“这种模式,把企业的市场优势和农村的人力、资源禀赋紧密结合,形成了‘1+1>2’的聚合效应。”
于是,一座曾经沉寂的村庄焕发新生,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梦工厂”。
指尖生花,“指尖经济”绽放巾帼风采
工坊内,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妇女们围坐在操作台前,指尖轻捻,动作娴熟——拧绳、打结、将绳扣精准地焊接进葡萄形状的皂体,再将一粒粒“小葡萄”按照严格规律层层绑定,最终汇聚成一串串诱人的“果实”。整个流程采用流水线作业,分工明确,效率倍增。
“这活儿干净、不累,关键是时间灵活,计件算酬,多劳多得。”正在忙碌的村民张大姐算了一笔账,“我手快,一天能做80多串,每串手工费1.5元,一天就能挣120多块,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这笔稳定的收入,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意义非凡。它意味着孩子更好的教育投入,老人更安心的医疗保障,以及妇女们更足的底气与尊严。
在大刘庄村,“指尖技艺”真正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指尖经济”。昔日的居家妇女,如今成了掌握技能、创造价值的产业工人,她们在“家门口”实现了自我价值,赢得了社会尊重。
小物大成,“葡萄串”串起增收共富链
这款备受青睐的葡萄手工皂,分大串和小串两种规格。大串重255克,由41粒饱满的“葡萄”组成,造型大气;小串24粒,精巧可爱,便于携带。其逼真的造型、环保的原料和精美的工艺,使其一经推出,便迅速在旅游市场和电商平台走红。“这葡萄皂太逼真了,比真葡萄还好看!我都舍不得用,买了好几串送朋友。”一位通过直播买到葡萄手工皂的王女士赞叹道。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小小的肥皂,已经走出了国门,香飘海外。通过艾丽塔(山东)电子商贸有限公司的外贸渠道,大刘庄村的葡萄手工皂成功出口至海外,成为了国际市场上代表中国乡村创意与匠心的“文化名片”。“从内销到出口,这一步的跨越,不仅带来了订单量的显著增长,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产品的品牌附加值。”艾丽塔(山东)电子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岳昊表示,“大刘庄村的产品,品质稳定,手工精湛,完全符合出口标准。”
产品的走俏,直接带动了村民增收与村集体壮大,形成了“就业—增收—集体强化—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手工皂生产运营半年,村里50多名居家妇女实现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这还只是‘小头’。”郝传升拿出村集体账目本,上面的数字格外亮眼:通过厂房租赁、生产管理费分成,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这笔钱不仅用于修补村里的基础设施、改造文化广场,还设立了“妇女技能奖励基金”,鼓励大家学技术、提效率。“以前村集体账户常年‘趴’着几千块钱,想修什么都得向上级申请,现在有了稳定收入,村民有需求,村里就能及时回应。”郝传升的话里,满是村干部的底气。
小切口推动乡村大振兴
大刘庄村“葡萄皂出海”,是崮云湖街道精准施策、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精彩缩影。实践证明,乡村振兴并非一定要大投入、大项目,善于发掘本土优势,积极对接外部资源,一个小产品同样能成就一个大产业。
“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好‘红娘’和‘服务员’,为村企合作搭好桥、铺好路、服好务。”街道农办负责人介绍,“我们正系统总结大刘庄村‘产品闯大市场’ 模式,计划将其推广到更多有条件的村庄,发展‘一村一品’,让更多的小肥皂、小布鞋、小编织也搭上‘村企合作 + 外贸渠道’的快车,让更多‘中国乡村造’走出国门,形成乡村振兴的百花齐放之势。”
一颗肥皂,串起的是一个村庄的致富梦想;一串葡萄,映照的是中国乡村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大刘庄村用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之路就在脚下,它始于“家门口”的就业,兴于“小而美”的产业,成于不懈的奋斗与创新的合作。只要找对路子、做精产品,哪怕是 “指尖上的小生意”,也能闯出国际大市场,绘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正书写着更多关于幸福与未来的美好故事。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