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9日的《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相关内容。其中提到的特色产业,就是刚刚提到的“枳”,也就是“枳壳”。
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
“南橘北枳”这个成语,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橘,当然就是我们经常吃的柑橘,那“枳”到底是个啥?
12月9日的《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相关内容。其中提到的特色产业,就是刚刚提到的“枳”,也就是“枳壳”。
枳壳,是一种“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中药材,简而言之就是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被广泛种植于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川中丘陵气候栽种的川枳壳,药效含量超过《中国药典》规定含量的50%以上,备受市场青睐。
2017年,枳壳作为“森林粮库”特色产业被引入乐至县,当地发展了占地5000亩的枳壳现代林业园区。经过7年的漫长生长,今年园区实现了首次大规模挂果采收,销售额达到了1300万元。
千万产值只是起点,预计明年园区的枳壳才会达到丰产期,产量还将提升40%左右,再加上套种黄精等林下中药材,势必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
这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乐至了!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有个疑问:既然“生于淮北”才为“枳”,那为什么四川也能种出来呢?
来,咱们来辟个谣!
虽然“橘”和“枳”的外观几乎一模一样,但它们其实根本就不是同一种植物:
橘:芸香科柑橘属
枳:芸香科枳属
因此,同一颗种子,是不可能出现“种于淮南为橘,种于淮北为枳”这样的情况的!
来源:四川观察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