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暴跌5.6万亿!英伟达却狂赚193亿,三种结局影响你钱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7:31 1

摘要:一边是纳指单周跌超3%,AI八巨头市值一周就蒸发5.6万亿元,不少人慌着跑路;另一边是乌镇峰会上各种黑科技看得人眼花缭乱,美团的LongCat大模型App直接上线语音通话功能,出门打车、点外卖都能跟AI唠两句。

最近AI圈简直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一边是纳指单周跌超3%,AI八巨头市值一周就蒸发5.6万亿元,不少人慌着跑路;另一边是乌镇峰会上各种黑科技看得人眼花缭乱,美团的LongCat大模型App直接上线语音通话功能,出门打车、点外卖都能跟AI唠两句。

这AI到底是泡沫要炸,还是真能改变咱们的生活?今天就用大白话扒个明明白白,全是最新消息和实在分析。

说句实在话,AI这波狂热劲儿真不是吹的。

从2023年初到现在,英伟达股价直接飙了13倍,微软、谷歌也跟着涨了2.1倍和3.2倍,把标普500指数远远甩在身后。

更吓人的是,11月初英伟达刚晒出Q3成绩单,营收351亿美元同比增94%,净利润193亿同比暴涨109%,光数据中心业务就赚了308亿美元,这钱赚得比印钞机还快。

但降温的信号也来得猝不及防。

11月第一周,纳斯达克就创了4月以来的最差表现,那些只会讲故事、没真技术的AI概念股率先跳水,跌得惨不忍睹。

可你再看另一边,真金白银的投入压根没停:微软10月刚把亚特兰大的AI超级工厂开起来,还拉了12万英里光纤建了条AI专属“高速公路”,数据传输快得飞起;英伟达跟韩国一口气签了14万亿韩元的合作,要供应26万颗最新GPU,这可是AI的核心“大脑”。

最关键的是,AI早就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了,已经悄悄钻进了咱们的日常生活。

国庆期间,“AI+文旅”火得一塌糊涂,武汉火车站用AI预测客流,350万旅客走得顺顺当当,没出现拥堵;杭州的“杭小忆”AI导览,碰一下就能用多种语言讲解,超35%的游客都靠它规划行程。

乌镇峰会上更热闹,京东说2026年要建全球首个全无人配送站,以后收快递可能连快递员的面都见不着;谷歌更狠,要把AI算力搬到太空,这哪像是泡沫要破的样子?还有医疗领域,北京友谊医院都用上了AI胶囊机器人,吞下去就能给消化器官拍全景,诊断效率比以前高多了。

山东寿光的农民也在靠AI种地,无人机每天拍2万张作物照片,AI一眼就能看出病虫害,还能精准配肥,黄瓜亩产直接增加30%,农药却少用了40%。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用处,可不是炒概念能炒出来的。

我跟你讲,判断是不是真泡沫,就看有没有真家伙。

历史上的泡沫都一个德行: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不少公司就一个域名、一份计划书,连怎么赚钱都没想明白;2008年房地产泡沫更离谱,全靠金融杠杆堆起来,房子本身都成了炒作工具。

但现在的AI不一样,泡沫下面全是硬邦邦的实在东西。

首先,核心企业的业绩是真能打。

英伟达Q3的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增112%,新出的H200产品单季销售额就破了百亿美元,成了史上卖得最快的科技产品。

微软砸了超百亿美元建AI超级工厂,不光服务OpenAI,还支撑着xAI等一堆客户的算力需求,这种基础设施投入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盖大楼先打地基,以后用处大着呢。

更重要的是,AI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美团的LongCat大模型App,不光能语音通话,还能联网搜信息,以后还要加视频功能,相当于把个全能助手揣兜里;百度的数字人更牛,罗永浩的数字人直播间单场GMV就超5500万元,比不少真人主播还能卖货。

中国电信搞的“如意AI”,既能给游客做全程伴游,还能帮文旅商户做营销,老板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的AI泡沫更像是“建设性泡沫”。

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了之后,谷歌、亚马逊这些真有技术的公司活了下来,最后改变了全世界。

现在的AI投资也是一个道理,不管是微软的超级工厂,还是英伟达的GPU,都是在搭建未来几十年的技术基础设施。

就算短期股价往下掉,这些硬资产还在,以后还能接着用。

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自己都承认,AI行业确实有泡沫,“三个人一个想法,就能拿几百亿美元估值”,这确实不太理性。

但他也说了,AI也是很久以来最重要的事情。

这话挺实在,泡沫归泡沫,但技术革命是真的。

现在AI行业投6块钱才赚1块钱,虽然投入远超产出,但跟历史上的铁路、电信泡沫比起来,还没到完全失控的地步。

这东西,终究会退潮,但AI革命大概率不会停。

结合11月的最新信号,这波AI热可能有三种结局,咱们普通人心里得有个数,别跟风也别错过机会。

第一种是良性软着陆,这也是概率最高的。

就像乌镇峰会上展示的那样,AI在文旅、物流、制造、医疗这些领域持续落地,真正有技术、能赚钱的公司留下来,那些炒概念的被淘汰。

国家政策也在保驾护航,《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都出来了,明确了发展方向,以后“AI+垂直行业”会越来越火,咱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方便。

第二种是温和阵痛,可能性也不小。

如果美联储重启加息,或者有些炒概念的公司爆雷,市场可能会回调50%左右。

但这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因为现在银行在AI融资里的角色,远比不上2008年房地产泡沫时那么重要。

而且现在更多家庭是通过基金间接持股,就算股市跌了,冲击也比想象中小,可能就像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了之后那样,衰退一年左右就过去了。

第三种是灾难性崩盘,这种概率最低。

除非科技巨头出现大规模债务违约,或者建了太多数据中心导致算力严重过剩。

但目前来看,英伟达的新芯片还供不应求,微软的超级工厂还在扩容,真到那一步的可能性不大。

而且AI股票跟房产不一样,就算泡沫破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不会像2008年那么大。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应对方法其实很简单。

别跟风买那些纯概念的AI股,尤其是那些没盈利、负债率又高的公司,尽量躲着走。

可以关注两个方向:一是有核心技术的巨头,比如英伟达、微软,它们抗风险能力强,就算短期波动,长期来看问题不大;二是“AI+垂直行业”的应用,比如AI+农业、AI+医疗、AI+教育这些,落地场景明确,泡沫最少,机会也更实在。

泡沫涨得有多疯,退潮时就有多考验眼光。

AI不是虚火,但炒作肯定会凉。

真正能活下来的,不是那些只会讲故事的公司,而是有硬技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玩家。

咱们别被短期股价波动带偏,也别因为害怕泡沫就错过这波技术革命。

记住,泡沫退去后,留下的不是废墟,而是改变时代的真金。

关键就看你能不能分清谁在裸泳,谁在踏实做事,别跟风、别贪心,才能在这场变革里赚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