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可能是您的肠道在"表达情绪"——功能性肠病(FBD),一组大脑与肠道"对话失调"引起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肠道动力异常:IBS患者可出现肠道蠕动过快(腹泻型)或过慢(便秘型),导致粪便传输异常;FC患者结肠动…
您的肚子是不是经常"闹脾气"?吃点东西就腹胀,紧张就腹痛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可胃肠镜检查结果却一切正常。这可能是您的肠道在"表达情绪"——功能性肠病(FBD),一组大脑与肠道"对话失调"引起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锦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年均接诊功能性肠病患者超3000例。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这类疾病的神秘面纱。
您的症状属于哪一种?
1.肠易激综合征(IBS)——肠道"过度敏感":反复发作的腹痛,近3个月内每周至少1天,伴随以下2项及以上:①腹痛与排便相关;②腹痛时排便频率改变;③腹痛时粪便性状改变。
根据粪便性状进一步分为IBS-C(便秘型)、IBS-D(腹泻型)、IBS-M(混合型)、IBS-U(未定型)。
2.功能性便秘(FC)——肠道"动力不足":近3个月内,每周排便<3次,伴随以下2项及以上:①排便费力;②粪便干结(呈硬球状/块状);③排便不尽感;④排便时需手法辅助。
3.功能性腹泻(FDR)——肠道"太活跃":至少75%的排便为松散便或水样便,且无腹痛/腹部不适,排除IBS-D。
4.功能性腹胀/腹部膨胀:每周至少3天出现腹胀或腹部膨胀感,伴随以下1项:①肉眼可见的腹部膨胀;②排便或排气相关的症状缓解(非必需)。
为什么肠道会"闹情绪"?
功能性肠病并非"没事找事",而是存在明确的生理机制紊乱:
1.肠道动力异常:IBS患者可出现肠道蠕动过快(腹泻型)或过慢(便秘型),导致粪便传输异常;FC患者结肠动力减弱,排便推进力不足。
2.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对刺激(如牵拉、扩张)的感知阈值降低,轻微刺激即可引发明显腹痛、腹胀,是FBD患者“痛觉敏感”的关键原因。
3.肠道菌群失调: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减少,有害菌增多,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诱发肠道炎症反应和功能紊乱。
4.脑-肠轴紊乱:情绪(焦虑、抑郁)、压力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通路影响肠道功能,反之肠道不适也会加重情绪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5.饮食与环境因素:不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辛辣/油腻饮食、饮酒、睡眠不足等可诱发或加重症状。
治疗方案
1
基础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所有患者首选)
🔹 饮食调整:限制不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记录饮食日记找到个人敏感食物;适量增加膳食纤维,便秘患者可补充菊粉等可溶性纤维,每日饮水 1500-2000ml,避免浓茶、咖啡和酒精。
🔹 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不熬夜,每周 3-5 次适度运动(快走、瑜伽等),每次 30 分钟改善肠道动力。
🔹 情绪管理: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情绪问题明显时可寻求心理疏导。
2
药物治疗:对症选用,避免滥用
🔹 腹痛(IBS为主):解痉药(如匹维溴铵)、薄荷油制剂→松弛肠道平滑肌,降低内脏敏感性。
🔹 腹泻(IBS-D/FFD):止泻药(如洛哌丁胺)、肠道吸附剂(如蒙脱石散)→减少肠道蠕动,吸附肠道水分,改善粪便性状。
🔹 便秘(IBS-C/FC):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4000)、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增加肠道水分,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便。
🔹 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微生态平衡。
优点:服用方便 缺点:患者需长期服药,药物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疗效减弱。
3
我院特色治疗
1.无创神经调控(TEA):利用中低频电流对体表特殊位点,进行持续刺激以缓解疼痛、调节器官功能、改善症状、治疗疾病的方法。
2.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视觉反馈训练,帮助患者自主控制盆底肌群,重建正常排便反射。适用症:功能性便秘、排便障碍、盆底肌协调障碍。
3.结肠水疗:通过向结肠注入经过净化的温水或药液,以清除肠道内长期积聚的粪便、毒素、有害细菌等物质,调节肠道功能,达到清洁肠道、改善肠道内环境的作用。
锦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
科室介绍
【专业积淀】始建于1999年,历经26年匠心发展,锦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已成为辽西地区肛肠疾病诊疗专科。科室现有医护团队16人,科室设门诊和病房,病房有检查室、换药室、特色专病诊室、理疗室,2015年 获批"马应龙肛肠诊疗技术研究院临床基地",2019年 与马应龙深度合作,成立辽宁省首家"锦州市中心医院马应龙肛肠诊疗中心"。
【诊疗范围】在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张国齐教授带领下,科室实现肛肠疾病全域覆盖:肛周常见病:痔疮、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门脱垂、坏死性筋膜炎等。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直肠肿瘤:早期筛查、微创切除、术后康复。功能性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慢性便秘、功能性肠病。
【就诊信息】门急诊病房综合楼4楼肛肠科诊室。
供稿/肛肠科 袁稚菡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