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维培那肽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维培那肽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
此次获批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创新能力实现关键突破,同时也为广大T2DM患者带来便捷化治疗新选择。
值此荣耀时刻,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吕媛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和张俊清教授,从维培那肽的I期研究出发,深度剖析其临床应用优势,以期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充分了解该药物,助力优化临床实践。
吕媛教授:独具匠心——从创新分子设计解码维培那肽优异PK/PD特征
吕媛 教授
维培那肽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GLP-1RA新药,获得了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其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聚乙二醇化(PEG)技术进行修饰。该技术通过共价键将聚乙二醇连接到包括蛋白质、多肽以及小分子等有机药物上,在保持被修饰物主要生物学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赋予其更多优良性质。既往研究表明,PEG修饰不仅可增加溶液的稳定性,减少酶对药物的降解代谢,减少免疫应答和清除,延长药物半衰期,还可优化药效学性质1,2。凭借独特的分子结构设计优势,维培那肽展现出优异的药代动力学(PK)与药效动力学(PD)特征。一方面,药物半衰期大幅延长,实现了“每周注射一次”的给药频率,这一特性能显著减少患者的注射次数,进而可能提升长期治疗的依从性3,4;另一方面,选用23kDa分子量的PEG进行修饰,既能保证药物与受体的有效结合,确保治疗效果,又可降低高分子量PEG在体内蓄积的风险,从而有利于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在疗效与安全性之间实现更优平衡(图1)。
维培那肽的多项I期临床研究,充分验证了其PK/PD优势。在PK方面:
(1)维培那肽从第2次给药开始,谷浓度即保持稳定(图2),说明维培那肽在治疗早期即可达到稳态,获得比较好的药效;
(2)连续给药12周后,第1次和第12次的药时曲线基本接近(图2),说明体内药物蓄积量极小,长期用药安全性高。
(3)维培那肽在轻度肾功能受损患者中无需调整剂量,有利于减轻医生监测肾功能、调整方案的负担,保障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在PD方面:维培那肽在低剂量25ug治疗12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幅即可与艾塞那肽10ug相当;在美国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剂量递增(MAD)I期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维培那肽降糖疗效呈现剂量依赖性,临床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给药剂量。
维培那肽作为一款PK/PD特征优异的GLP-1RA周制剂,其上市将为内分泌医生应对T2DM提供全新治疗选择,期待这一创新药物能助力临床为患者制定更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共同提升糖尿病管理水平。
郭晓蕙教授:安全为先——维培那肽良好耐受性助力治疗依从性提升
郭晓蕙 教授
GLP-1RA在临床治疗中有强效降糖、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保护心肾、减轻体重、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等诸多获益5,6。然而,GLP-1RA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如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5,导致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欠佳。临床研究证实,维培那肽不仅可有效降糖,同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在健康受试者探索单次给药安全性和PK的Ia期研究中,维培那肽100ug、200ug单次给药组分别仅有1例和3例受试者出现可耐受的胃肠道反应;在探索连续多次给药安全性和PK的Ib研究中,50μg连续给药6次组无任何受试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00μg连续给药组虽有33.33%的受试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但均为一过性。在针对初治T2DM患者的Ic期研究中,维培那肽治疗组仅2例受试者出现2例次轻度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和排便次数增多。此外,在III期临床研究中,维培那肽治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在8%以下(图3)3,4。
维培那肽不良反应率低的特性并非单纯的安全性优化,而是直击T2DM长期治疗中患者依从性差的核心痛点。在临床诊疗中,许多患者起初因GLP-1RA类药物强效降糖、兼顾减重等多重获益而选择用药,但后续却因难以耐受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从主动坚持用药逐渐转为被动抗拒,甚至自行减药、停药。这种不规律用药不仅会导致血糖波动反复,还会让药物本应带来的减重、代谢改善等多重获益无从体现,严重影响长期治疗效果。维培那肽无论是在健康人群还是T2DM患者中,无论是单次给药还是连续12周治疗,其胃肠道反应始终维持在低发生率水平,且即便出现反应,也多为一过性或轻度。这种良好的耐受性,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用药心理负担与身体不适,让每周1次注射的便利性真正落地为长期坚持用药的行动力。当患者能持续规律用药,不仅血糖能稳定控制在目标范围,GLP-1RA类药物的多重获益也能逐步显现,形成“高依从→稳疗效→多获益”的良性循环,这正是T2DM长期管理中需要坚持的治疗方向。
祝贺维培那肽在中国获批上市,相信这款创新药物将助力更多患者实现安全简便、快速降糖,切实改善生活质量。
张俊清教授:面面俱到——维培那肽可满足不同患者治疗需求
张俊清 教授
从流行病学特点来看,我国老年患者群体庞大。与此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例较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T2DM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例为32.2%7。临床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特征个体化选择降糖药物。此外,T2DM作为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治疗依从性不佳会影响治疗效果。我国相关研究采用各种不同工具测量得的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为31.4%~82.6%8,治疗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维培那肽作为一种新型的GLP-1RA周制剂,可从多维度适配T2DM个体化管理需求。其一,维培那肽给药便利,无需剂量滴定,每周一次固定剂量(150ug以多肽计)即能有效降糖。其二,不受肝肾功能代谢的影响,在肝功能异常,或者是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当中应用较为安全。其三,老年T2DM患者常因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需联用多种药物,维培那肽与临床常用药物(地高辛、华法林钠片、瑞舒伐他汀、缬沙坦胶囊)联用时,不会对这些药物的PK参数及安全性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上述特点可为T2DM的个体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维培那肽已构建起完整且扎实的证据链,不仅经I期研究夯实了药代药效与安全性基础,更通过III期临床研究验证了其明确疗效:
起效迅速,降糖效果显著
维培那肽单药治疗4周,HbA1c平均水平下降0.82%,治疗24周,平均HbA1c水平下降1.36%(图4)3。老年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维培那肽单药治疗24周,降低HbA1c1.33%;单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4周,降低HbA1c1.32%4。
个性化减重
基线体重指数(BMI)越大,体重降幅越大。对于BMI≥32kg/㎡的明显肥胖患者,维培那肽单药治疗24周,平均体重下降4.77kg3。
改善血压、血脂
维培那肽可改善T2DM患者血压、总胆固醇等指标3,可能更适用于合并代谢相关疾病的老年患者。
维培那肽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GLP-1RA周制剂,并非简单的品类补充,而是我国降糖药物研发从“跟跑”进口药向“并跑”国际先进水平跨越的标志性成果,为本土创新降糖药树立了“临床价值导向”的标杆。衷心祝贺维培那肽获批上市,这不仅将推动我国T2DM诊疗水平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能让国产原研药真正服务于更多患者,为其带来切实获益。
结 语
国产1类创新药维培那肽以创新驱动研发,兼顾治疗有效性、安全性与便捷性,可适配不同T2DM患者的治疗需求,助力破解治疗依从性难题。作为我国降糖药研发“并跑”国际的标志性成果,维培那肽的上市为T2DM管理提供了优质新选择,期待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日益丰富,其能在T2DM治疗领域持续大放异彩,惠及更广泛的中国患者。
参考文献
[1]刘凤英, 等. 海峡药学,2016(7):1-4.
[2]高静, 等.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7,44(11):1006-1011.
[3]Yan X, et al.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 47, 101101.
[4]Cai X, et al.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 51, 101197.
[5]司海娇, 等.中国药房,2023,34(11)1281-1292.
[6]曾英彤, 等.今日药学1-38[2023-11-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650.R. 20230421. 0935.004.html
[7]Guo K, et al.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16;30(5):803-810.
[8]李洪超, 等.中国药房,2019,30(24):3448-3451.
来源:医脉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