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礼貌”出圈了!街头最萌大拇指,把文明出行“比”成风景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15:53 1

摘要: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文明是城市的灵魂。当每一次礼让斑马线都能收获点赞,每一次依规通行都能得到认可,文明便会从被动遵守化为主动践行,从个体行为变成城市风尚,成为一种融入城市血脉的精神气质。

点赞文明交通

长春在行动

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文明是城市的灵魂。当每一次礼让斑马线都能收获点赞,每一次依规通行都能得到认可,文明便会从被动遵守化为主动践行,从个体行为变成城市风尚,成为一种融入城市血脉的精神气质。

11月13日,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文明办转换思维,将焦点聚焦“放大文明美”,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解放大路小学助学岗、人民大街与北京大街交会路口、人民大街与自由大路交会路口、红旗街“这有山”商场路口四个点位,创新开展“点赞文明交通 长春在行动”活动,用一个点赞、一份微笑、一句鼓励,让文明在街头流转,让温暖在城市蔓延。

正向激励+情感回应

让文明行为拥有“高光时刻”

“开展文明创建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此次我们希望通过对文明行为的正向激励与情感回应,让文明力量持续传递。”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次“点赞文明交通 长春在行动”活动,专注于文明瞬间的捕捉与放大,通过志愿者主动寻找、随机抓拍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人走斑马线等文明交通场景,用点赞的方式即时赞美,让每一次遵守规则的行为都拥有“高光时刻”,从而激发交通参与者的文明荣誉感,形成“被看见—被认可—更坚持”的良性循环。

岗前培训

以专业培训筑牢安全与文明双防线

要让“正向激励”精准落地,志愿者的专业素养与安全保障是关键。11月12日,长春市交通管理支队的交警专程走进长春人文学院,为即将参与活动的十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岗前培训”

培训中,市交通管理支队的交警详细解读了四个点位的交通特点:作为连接商业区、居民区与教育区的核心枢纽,这几个点位车流构成复杂,除了常规社会车辆,还有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外卖骑手;行人与学生过街需求大,尤其是早晚高峰及午间时段,去往周边商场、公交站的人流非常集中。

“明天,我们将共同开启一场温暖的实验,用‘发现美好’引导秩序。”交警叮嘱志愿者要注意安全,明确为文明行为精准点赞的任务内容,同时做好文明的“扩音器”,用微笑和点赞传递城市文明的温度。针对性的培训让志愿者明确了安全边界与工作重点,为活动顺利开展筑牢基础。

现场直击

文明常态化 温暖在流动

13日7时,朝阳区解放大路小学门口迎来上学早高峰。送学车辆在交警指挥下即停即走,步行的学生与家长自觉走斑马线……这些文明瞬间被志愿者精准捕捉,他们手持醒目“大拇指”和“心形”点赞牌,微笑着向守规市民和学生竖起赞许手势,让清晨的校门口充满暖意。

在人民大街与北京大街交会路口,机动车礼让行人的场景频频上演。多辆轿车在即将右转时,看到有行人通行,便在斑马线前将车停下,示意行人先行。志愿者在路旁看到此景,立即举牌点赞。司机下意识地回以微笑,还轻轻按了下喇叭示意感谢,双向的善意在路口交融。

人民大街与自由大路交会路口的文明细节同样鲜活动人,几位市民在安全岛等候绿灯时,发现旁边一名学生低头专注看手机,身体不经意越出了安全线,便立刻轻声提醒:“同学,往里边站站,这儿离车道近,不安全。”学生连忙收起手机往安全区域靠,还笑着道了谢。这一幕被志愿者看在眼里,他们立刻微笑为这份热心与守规竖起了点赞牌,被点赞的市民表示“这不是啥大事”。

中午时分,红旗街“这有山”商场路口忙碌了起来。逛商场的市民、觅食的食客在红绿灯前有序等候,身着各色制服的外卖骑手们佩戴着安全帽、骑着电动车在车流中规范穿行。其间,许多外卖骑手看到路口人流较大,特意放慢车速停在停止线后,耐心等待行人过街。志愿者举牌为他们点赞时,骑手们笑着摆手回应,默契十足。

车辆礼让行人、行人在安全岛等候绿灯、骑手规范佩戴头盔等文明行为……在当天的活动中,这样的文明行为不断上演。志愿者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为其点赞,这样的行为不仅温暖了当事人,更形成了无声的示范——当一位司机被点赞时,后方车辆的驾驶员也会默默放慢车速;当行人收到赞美时,身边人也会下意识地规范自身行为。

多方共鸣

不同视角下的文明心声

这场柔性的文明实践,不仅温暖了街头,更引发了不同群体的深度共鸣,每个人都在活动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文明感悟。

对孩子们而言,“文明交通”从抽象教导变成了具体体验。“志愿者哥哥姐姐点赞的时候,我特别开心!”和家长一起走斑马线被点赞的小女孩张佑熙说,“妈妈和老师都教我,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左右看,不能追跑打闹,这些规则我一直记着。”家庭与学校的双重教育,让文明出行成为孩子的自觉;而志愿者的点赞,则用正向反馈巩固了这份习惯,让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

司机群体对活动的认可尤为真切。“礼让行人不只是我的习惯,已经是长春司机的共同习惯了。”司机赵一楠的话,印证了长春交通文明的深厚基础。在他看来,文明交通是出行安全的核心保障,“马路上车多人多,差一秒就可能出意外,互相体谅才能安全。”赵一楠说,“这种点赞带来的情感价值特别强,让文明驾驶更有动力,以后会更愿意坚持。”同时,他希望可以多在路口搞这种活动,让更多司机和行人都参与进来,互相点赞互相影响。

志愿者在活动中对“文明”有了全新理解。“一开始被‘以赞美代替批评’的理念打动,参与后才发现,文明不是单向的约束,而是双向的温暖。”志愿者刘思阳表示,活动让他明白文明是一种可以被点燃、被传递的情感。当大家主动去发现美好、赞美善举,每个人都会更愿意成为那个“更好的人”。

志愿者带队老师也感触颇深。“看到学生们认真捕捉每一个文明瞬间,听到市民们的问候与感谢,我能感受到他们在成长。”志愿者带队老师栗微表示,不同于课堂上的理论教育,街头的文明互动让学生学会了发现美、肯定美,也在交流中提升了社会责任感,明白文明不是空洞口号,而是体现在一言一行中,是能温暖他人也照亮自己的力量。

作为交通管理的专业人员,交警对这种柔性推广方式给予了肯定。“这种方式特别好,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有效补充。”长春市交通管理支队朝阳大队四中队中队长王瑛珣表示,很多交通不文明行为并非故意为之,而是习惯问题,“当文明行为被看见、被赞美,人的荣誉感就会被激发,比单纯说教更能让人从心里接受。”更重要的是,志愿者的点赞建立了平等的情感连接,让市民明白“文明交通不是为了应付交警,而是为了自己和身边人”,这种认知转变对交通秩序的长期改善具有深远意义。

文明回响

以可复制模式让文明之花遍开春城

一个路口的文明是亮点,全城路口的文明就是风景。一场活动的价值,不仅在于当下的温暖传递,更在于其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意义。为让文明力量持续扩散,活动还拍摄了以《小小点赞手》为题的宣传片——以小女孩的视角,展现从观察文明、理解文明到参与文明的全过程,用童真视角让文明理念更易传播、更入人心。

这场以“点赞”为名的文明实践,用最真诚的赞美、最温暖的互动,唤醒每个人心中的文明自觉,诠释了文明交通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体谅,是城市最动人的温度。

此次活动证明了柔性引导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强大生命力与感染力。”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以此次活动为样本,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让“点赞文明”的理念融入更多城市文明建设场景,为城市文明建设探索更具温度、更富实效的“长春方案”,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在春城的大街小巷。

来源:长春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