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道孚:高原秋色引客来 甲玉拉措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11:22 1

摘要:金秋十月,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道孚县甲玉拉措景区进入了一年中最绚丽的季节。澄澈如镜的湖面倒映着金黄的落叶杉林,与远处皑皑雪山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高原秘境画卷,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金秋十月,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道孚县甲玉拉措景区进入了一年中最绚丽的季节。澄澈如镜的湖面倒映着金黄的落叶杉林,与远处皑皑雪山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高原秘境画卷,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美景背后的守护:精细化管控留住“颜值”

面对持续增长的客流量,甲玉拉措的纯净之美得以维持,得益于当地一套完善的环境保障体系。据统计,8月以来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其中10月秋景最盛时日均客流突破2000人。为守护这片净土,乡村两级实行了精细化的环保管控。

每天清晨8点,由村民组成的垃圾清理组便开始巡湖,仔细清理步道和观景台。“连石块缝隙里的纸屑都不能放过,”党员志愿者呷多强调。他们恪守“不破坏原生环境”的清理原则,小心避开植被根系,并实施垃圾分类。这套有效的环保体系,使得湖畔草甸始终葱郁,野生动物活动不受干扰,湖水水质常年清澈见底。

服务升级暖心:党员志愿岗成“安心驿站”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游客的安全与安心同样受到重视。在景区入口处的党员志愿服务点,由乡党委安排乡村两级干部常年值守,免费为游客提供开水、应急药品和咨询服务。重庆游客杨明因高原反应不适时,志愿者呷瓦达吉立即送上便携氧气瓶和温水,这一贴心服务点被游客亲切地称为“安心驿站”。

安全规范同样覆盖到旅游服务的各个环节。在候车点,村民仁日的摩托车擦得锃亮,反光条格外醒目。“乡里统一组织安全培训,要求戴头盔不超速,”仁日说。现场还有专人维持秩序、记录数据,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规范有序,让游客玩得开心、行得放心。

旅游饭香四方:多元经营促进增收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当地农牧民。在景区入口处,呷绒扎西的现烤牦牛肉串摊位前香气四溢,“我最多一天能卖两千多块,比以前放牧强太多!”他笑着说。

在甲玉拉措,像呷绒扎西一样吃上“旅游饭”的农牧民共有513户,截至目前总增收已超过400万元。曾经的放牧能手们,如今凭借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多元化的转型与增收:有的摆起特色摊位,有的担任高原向导,有的则经营起风情民宿。

吾冲科村村民罗孜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民宿里,藏式花纹被褥、自制风干牦牛肉透着浓郁的高原风情。“以前在拉萨打工,一年省吃俭用只剩3万元,现在旺季一个月就能挣这么多,还能照顾老人。”他不仅收入翻番,还为游客准备了免费制氧机和常用药,贴心的服务赢得了众多回头客。

全域联动发展:高原秘境焕发新生机

甲玉拉措的旅游实践是道孚县推动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县委、县政府通过创新打造丹道环线、规范提升川西环线(道孚段),将墨石公园、亚拉雪山、玉科草原等优质资源串点成线,设计出3条精品徒步路线,并开发露营、牧旅体验等项目,推动形成“全域联动、多点开花”的旅游新格局。

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75.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3435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一数据的背后,是甲玉拉措等高原景区正成功从自然“颜值”走向经济“价值”。

“我们将加大木雕、彩绘等文创品的开发力度,让游客多带些‘高原记忆’回家,村民也能多挣一份钱。”县文化广播和旅游局副局长朱丹丹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

夕阳西下,甲玉拉措湖面泛着金光,民宿亮起温暖灯火,游客与村民围坐畅谈。这片秘境的美景,不仅留住了游客的脚步,更成为推动道孚县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金名片”。

自驾推荐路线

1.成都→四姑娘山→丹巴→党岭村→吾冲科村甲依拉措(全程约450公里,8~9小时)。

2.成都→康定→新都桥→八美墨石公园→龙灯草原→ 道孚民居→玉科草原→吾冲科村甲依拉措(全程约570公里,8~9小时)。

3.成都→四姑娘山→丹巴→道孚八美亚拉雪山、木雅嘎达、墨石公园→龙灯草原→道孚民居→吾冲科村甲依拉措(全程约580公里,8~9小时)。

路况提示:部分路段为碎石路,建议SUV或越野车;冬季(11月后)部分路段积雪,需备防滑链。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