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底蕴的公园省,贵州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近年来,贵州依托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积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贵州文旅频频出圈,“黄小西吃晚饭”、山地旅游、“村超”、“村BA”、路边音乐会、洋芋国……很多人都被这些贵州热词刷屏过。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底蕴的公园省,贵州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近年来,贵州依托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积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推出策划报道,展现贵州正以“山地+”推动旅游业态创新,构建“可玩、可感、可传播”的山地旅游新场景;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和贴心服务,提升游客体验;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学”,推出惠民乐民系列举措和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折射出贵州文旅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和文旅消费最新趋势,也正为四面八方的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美好旅程。
——编者按
以“锦绣山河,美好旅程”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正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
在贵州,旅游不仅是风景的盛宴,更是一场从“食住行游购娱学”七大纬度展开的沉浸式体验。
近年来,贵州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与多元文化,以场景化思维串联旅游消费链,从舌尖上的酸辣鲜香到指尖上的文化传承,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山地公园省的活力与温度。
外国游客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拍照打卡。龙建睿 摄
“舌尖跃动+枕畔山水”带来旅游新趋势
作为今年中国旅游日的城市接力活动,在5月18日贵阳举行的民族团结大巡游中,贵阳市南明区带来了“贵州美食”主题方阵。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南明区青云市集热闹非凡,特色小吃香味扑鼻。据街区商业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4月30日至5月5日,青云市集接待游客78.36万人次,累计消费金额达1582万元,同比增长38.24%。
热闹非凡的青云市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蔚 摄
酸汤鱼、丝娃娃、豆腐圆子、糕粑稀饭……贵州的饮食文化如同地貌般立体丰富,味蕾可感的“酸辣鲜香”带有浓浓的民族风情。9个市州均是山地上的美食重镇——从琳琅满目的文旅消费街区到街头巷尾隐藏的宝藏小吃店,美食在城市间各美其美又相得益彰。
作为大多数游客贵州旅行的出行起点,贵阳稳居今年“五一”假期马蜂窝平台上贵州热门城市的榜首,而大力推动特色小吃“出圈”的安顺则是热度涨幅最快的城市,环比上涨117%。
安顺裹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蔚 摄
近年来,贵阳全面推进“爽爽贵阳”城市品牌IP打造提升,聚焦爽眼、爽心、爽口、爽身、爽购、爽游六大垂直领域,从文化、资源、品牌、产业等多个层次发力。这里汇聚了贵州诸多的高星级酒店,是入黔游客的主要过夜地。而坐拥黄果树、龙宫、屯堡等诸多自然人文景区景点的安顺,则是游客来贵州“住在山水间”的理想之地,目前已经形成黄果树民宿集群。
“食”和“住”是游客在外消费的刚需。随着大众旅游的升级发展,为了美食奔赴一座城、以酒店为旅游目的地成为新型旅游消费方式。目前,全省民宿超1.2万家,部分民宿跻身全国甲级行列,成为游客体验在地文化的窗口。在此前出炉的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中,贵州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8.1%和9.9%,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4.2%。
安顺匠庐·村晓民宿。
“行游交响曲”解锁山水新玩法
“黄果树瀑布本身就是个剧场” “荔波小七孔绝无滤镜”,5月12日,澳大利亚旅行社相关负责人西蒙·贝尔动情地回忆他在贵州的旅行经历。
现如今,除了“黄小西吃晚饭”这些贵州必打卡景区外,越来越多的宝藏目的地也被游客发现并喜爱。马蜂窝数据显示,黔东南州肇兴侗寨在“五一”期间热度环比大涨283%,一举冲进该平台上贵州热门景区前10。“贵州景区分散、适合深度体验,游览4至5天的游客占比达46.4%,并由此带来了自驾游市场的爆发。”马蜂窝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说。
荔波小七孔景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蔚 摄
近年来,作为全省旅游枢纽的贵阳,在节假日多次跻身“全国十大热门自驾目的地”。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表示,对此携程租车在贵州重点布局了大交通枢纽的租车中心,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及贵阳北站打造了一站式服务中心。
节假日的贵阳天河潭景区停车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蔚 摄
“支支串飞”“小车小团”则是更加新型的出行产品。5月6日,黔西南州兴义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作为贵州“支支串飞”航线的重要节点,今年以来兴义机场优化航线网络,加密兴义=贵阳、兴义=铜仁,新增兴义=遵义等省内航班航线,助力游客便捷出行。
游客在黔东南黄平县体验直升机低空观光。
山地与交通为贵州注入独特的旅行基因,恰似一首动人的“行游交响曲”。当坝陵河大桥的高空秋千、北盘江大桥的跳伞比赛,让“世界桥梁博物馆”变身极限运动场;直升机观光、滑翔伞体验提供“上帝视角”下的山水画卷;打开“AI游贵州”小程序或者下载“一码游贵州”APP即可实现“快旅慢游”的无缝衔接,贵州山水间的新玩法正在被不断解锁。
“购娱学”构建主客共享新空间
4月27日晚,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内《最炫民族风》的旋律响起,3.5万名观众与凤凰传奇的合唱声排山倒海。而一周前的QQ音乐巅峰音乐节,2.4万名乐迷在《山河图》的国风韵律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演艺之美。这两场盛大的演艺活动,累计吸引观众超15万人次,直接拉动消费超2亿元。
贵阳路边音乐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蔚 摄
丰富的文化演艺活动是当下贵阳打造“爱乐之城”的新标签。从大型的演唱会、音乐节,到全年举办数百场的路边音乐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今年春天,还有凭借《哪吒2》火爆出圈的贵阳越界影城横空出世。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随着旅游消费链条的延展、新型旅游消费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主动融入旅游目的地居民日常休闲生活空间。“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不仅游览景区景点,还会走进剧场、菜市场,使得‘三区一圈’(旅游景区、度假区、街区、商圈)‘三馆一站’(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等成为主客共享的空间。”
入境游客体验“高山流水”敬酒礼。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蔚 摄
在贵州,这些主客共享空间的出现带火了购物、娱乐、研学等文旅消费版块,也使得贵州旅游从景区观光向着“全域沉浸式生活体验”转变。
2024年,随着贵州加入过境免签240小时“朋友圈”,入境游客纷至沓来。为了方便入境游客购物消费,去年以来,铜仁在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酒店、民宿、大型商圈等重点区域,大力推行“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便捷支付服务。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市高铁站、机场大厅、4A级以上旅游景区、4星级以上酒店外卡受理全覆盖。
重走长征路研学活动。
作为旅途中的深度体验,贵州研学有着丰富资源与时代机遇。无论是遵义的红色研学,还是黔南的科普研学,均能给游客带来独一无二的收获。自贵州省旅行社协会研学旅游分会今年3月成立以来,源源不断地接到省内外同行的电话表示,“看好这个市场,想要加入”。该分会会长刘琴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打造“多彩研学”品牌,同时发起新研学主理人计划。
每一程山水都是故事,每一次消费都是文化传递。贵州正以文旅场景化、链条化的创新实践,激荡文旅消费活力。
推荐阅读微编:杨 阳来源:贵州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