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中,怀宁县特殊教育中心通过《加加油》《刷牙歌》、戏曲新唱《健康成长合家欢》及韵律操《中国范儿》四大特色节目,展现了残障学生在艺术教育中的成长蜕变。此次活动以“家校共育”为纽带,让每个孩子突破自我边界,闪耀独特光芒。
在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中,怀宁县特殊教育中心通过《加加油》《刷牙歌》、戏曲新唱《健康成长合家欢》及韵律操《中国范儿》四大特色节目,展现了残障学生在艺术教育中的成长蜕变。此次活动以“家校共育”为纽带,让每个孩子突破自我边界,闪耀独特光芒。
节目展演:舞台上的成长印记
怀宁县特教中心满天星班学生以舞蹈《加加油》点燃全场,肢体协调性较弱的孩子们通过数周分解动作训练,最终以整齐划一的表演传递昂扬朝气;彩虹班与合唱团合作的《刷牙歌》中,自闭症儿童在家长辅助下完成道具互动,听障学生借助振动感知节奏,展现了跨障碍协作的温暖力量;戏曲新编《健康成长合家欢》将传统唱腔与生活教育结合,语言障碍学生克服表达困难,用童声唱响成长心声;韵律操《中国范儿》的铿锵舞步背后,是肢体障碍学生每日坚持康复训练、家长与教师共同调整动作难度的努力成果。
家校共育:托举成长的每一步
从日常排练到舞台呈现,家长始终是教育协作者:有的在家模拟舞台灯光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有的协助制作适配套装,有的全程用手语为听障学生传递节奏。教师团队创新“微目标达成法”,将每个节目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通过家校共享的“成长日记”记录点滴进步。一名脑瘫学生家长感慨:“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转身动作时,全家都哭了,这次演出是他送给我们的‘勋章’。”
此次活动不仅是艺术教育的成果展示,更是特殊教育理念的创新实践。怀宁县特殊教育中心通过艺术赋能、家校协同,让特殊儿童在突破与挑战中收获自信,也让社会看见不一样的成长同样精彩。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