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流感高发季来袭!这份“防流感”指南请收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09:12 1

摘要:进入秋冬季节,气温逐渐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也进入高发期。尤其是2025年的流感,与往年相比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不仅流行季可能提前到来,主要流行毒株也发生了变化,与去年不同,今年流行的主要毒株是甲型H3N2流感病毒,这让大家对流感的治疗和预防产生了许多疑问。下

流感高发季节该如何应对?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逐渐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也进入高发期。尤其是2025年的流感,与往年相比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不仅流行季可能提前到来,主要流行毒株也发生了变化,与去年不同,今年流行的主要毒株是甲型H3N2流感病毒,这让大家对流感的治疗和预防产生了许多疑问。下面为大家全面解读相关知识,助力科学防控。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的传染性强,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流感病毒特别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从而导致感染。临床特点为上呼吸道症状较轻,而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这是一种公认的典型表现。

一、怎么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潜伏期大约为1天,起病不急,以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为主要表现。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

流感:潜伏期大约1-3天,起病大多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冷、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咽干咽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

二、认识流感

病原体:由流感病毒(甲、乙、丙型)引起,传染性极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

高发人群: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易发展为重症。

高发季节:冬春季(11月-次年3月)为高峰期。

三、症状识别:早发现早处理

典型症状

- 突发高热(39-40℃),持续3-5天;

- 伴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

- 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 部分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预警信号

- 持续高热>3天,退热后精神差、嗜睡、烦躁;

- 呼吸困难、喘息、口唇发绀;

- 频繁呕吐、无法进食进水、尿量减少;

- 出现抽搐、意识模糊。

四、科学预防:筑牢防护墙

1.接种流感疫苗:

每年9-11月为最佳接种期,6月龄以上儿童可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2.日常防护:

- 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水,遵循七步洗手法;

- 少聚集:高发季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

- 戴口罩:儿童外出或接触流感患者时,正确佩戴口罩;

- 常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 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隔离传染源:流感患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48小时,避免传染他人。

五、家庭护理:患病后这样照护

退热护理:低热物理降温(温水擦拭额头、腋下等),高热遵医嘱用儿童专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避免交替用药。

呼吸道护理:多喝温水,缓解咽痛和咳嗽;咳嗽时轻拍背部,帮助排痰。

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粥、米汤),保证营养摄入。

休息与隔离:保证充足睡眠,居家隔离,减少活动;家长接触孩子前后需洗手,做好防护。

六、就医提醒

这些情况需及时就诊

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

呼吸困难、喘息、口唇发绀;

频繁呕吐、腹泻,出现脱水症状(尿量减少、口唇干燥);

出现抽搐、意识障碍;

病程超过5天,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流感虽常见,但今年因毒株变化、流行季提前等因素,更需大家提高重视。通过了解流感的相关知识,做好疫苗接种、日常防护等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希望大家在这个秋冬季节,都能做好防护、远离流感,保持健康

来源:民乐卫生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