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8日晚上七点,很多人正刷着短视频,突然被朋友圈刷屏.《新闻联播》里那句“我们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建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攒下的家底之上的”,像一记重锤,砸醒了人们沉睡的记忆。
11月8日晚上七点,很多人正刷着短视频,突然被朋友圈刷屏.《新闻联播》里那句“我们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建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攒下的家底之上的”,像一记重锤,砸醒了人们沉睡的记忆。
不是这句话多么的新奇,而是我们太久没听到了。过去十几年,“前三十年”几乎成了沉默的过去。大家聊经济腾飞,张口就是改革开放;谈科技突破,动不动就对标硅谷。可没人问一句:没有完整的工业骨架、没有两弹一星的底气、没有全民扫盲和基础医疗网,后来的“奇迹”从哪里来的?
我们去看数据。1949年,中国钢产量15.8万吨,连造铁钉都靠进口。到1978年,钢产量3178万吨,发电量翻了40倍,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长春一汽、洛阳拖拉机厂、武汉长江大桥、成昆铁路……这些不是PPT画出来的,是一代人用算盘和铁锤敲出来的。那时候没有外资,没有技术转让,有的只是一句“自力更生”。
毛主席1955年就提出十五个五年计划赶超美国。这个提议感觉有些夸张,但人家真干了。搞三线建设,哪怕打仗也不怕工业瘫痪;搞赤脚医生,让农村也能看病;搞全民教育,文盲率从80%降到30%以下。这些事按现在的说法是不酷,也上不了热搜,但它们是地基。没有地基,再高的楼也是空中楼阁。
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穷就是原罪”,好像前三十年一无是处。可他们忘了,一个国家从跪着到站着,最难的不是跑多快,而是先站起来。抗美援朝打赢了,中国人才敢挺直腰杆谈生意;两弹一星成了,外国才不敢随便封锁制裁。这份骨气,是毛主席那一代人拿命换的。
《新闻联播》这次提这一句,不是怀旧,是纠偏。发展不能割裂历史,感恩不该选择性失忆。今天的华为能搞出麒麟芯片,背后是几十年电子工业的积累;福建舰能用电磁弹射,根子在马伟明团队啃下的电力系统硬骨头——而这一切,起点都在那个“一穷二白却不信邪”的年代。
有人笑说“现在提毛主席是不是太晚了”?不晚。只要还有人记得是谁把中国从泥潭里拉出来,就不晚。做人不能忘本,一个国家更不能。
来源:益者三友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