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一刻,像有人把遮羞布撕开——原来我们追的爽点,可能是别人的伤口。
“繁花”掉分那天,我刚好在地铁口听见两个女生吵架。
一个说:“王家卫滤镜再厚,也遮不住把别人名字抹了。
”
另一个回:“可剧好看就行,谁记得编剧?
”
话音没落,手机弹出推送:古二把剧组告了,法院受理,三月开庭。
那一刻,像有人把遮羞布撕开——原来我们追的爽点,可能是别人的伤口。
官司不新鲜,新鲜的是国家版权局亲自下场,要给“谁干了多少活”定级。
翻译成人话:以后片尾滚名字,不再看谁跟导演喝酒,而是看算法+监控。
听起来像科幻,但数据摆这儿——去年影视劳务纠纷涨四成,署名争议占三分之一。
简单说,十个人里四个白干活,名字还挂不上。
有人把剧组比作小型封建村。
导演是土皇帝,演员是贵妃,编剧最多算师爷,随时被“赐死”。
古二放出的录音,剪过三刀,但核心那句“你就别署名了”没动过。
刀口上的血,藏不住。
更离谱的是“资源置换”新玩法:
大导让出挂名,换投资方的侄子当“联合编剧”。
侄子可能连剧本正反都分不清,但名字得排在真干活的人前面。
行业里管这叫“挂名猪”,养肥了杀,杀的是谁的自尊,一目了然。
别以为只有文字工作者倒霉。
横店最新试点“片场监督员”,说白了就是第三方“班主任”。
记录几点开工、几点收工、谁在现场。
数据一上传,想赖都赖不掉。
试行俩月,有剧组连夜把场务从16小时砍到12小时,
理由是“再熬就得上传猝死视频,投资方可不背锅”。
观众这边也没那么佛系。
《繁花》豆瓣从9.2滑到7.8,重播收视率掉三成。
很多人给一星,评论只有六个字:
“名字还人家。
”
别小看这六个字,它让平台连夜开会,
把“创作人员电子档案”提上日程——
以后每集谁写了多少字、改了几次,后台全留痕。
像外卖骑手轨迹,跑没跑单,一目了然。
大洋对面,美国编剧工会更狠。
流媒体必须公开每集编剧贡献占比,
低于10%直接踢出署名。
韩国直接拉黑,23家制作公司三年拿不到政府补贴。
对比之下,我们还在“建议”阶段,
不过至少有人把“建议”搬进法庭,
古二这一步,像把炮仗扔进了茅坑,
炸不炸都得熏出味儿。
说回观众,其实最省力。
下次点开一部剧,先别急着二倍速,
花三秒看看片尾,
如果名字稀稀拉拉,或者“编剧”一栏全是出品人亲戚,
心里就该咯噔一下:
你可能在帮一个“挂名猪”刷履历。
别小看这三秒,
市场最听观众的话,
一星和退订,比任何协会都管用。
三月开庭,古二会不会赢没人打包票,
但消息评论区里,
有人晒出自己2020年写的剧本,
至今没拿到尾款,名字也没出现。
他留了一句话:
“如果这次赢了,我就去法院门口放一挂鞭炮,
替所有被抹名的同行。
”
那条留言点赞十万。
你看,炮仗还没响,
火药味已经飘到每个屏幕前。
来源:郑哥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