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只看竞技成绩,印度在奥运会长期并不耀眼——巴黎奥运会117名选手参赛,零金牌;但在体育商业化这条赛道,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PL)却站在亚洲之巅,媒体版权五年卖出约62亿美元、单场商业价值高举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橄榄球联盟(NFL)。
如果只看竞技成绩,印度在奥运会长期并不耀眼——巴黎奥运会117名选手参赛,零金牌;但在体育商业化这条赛道,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PL)却站在亚洲之巅,媒体版权五年卖出约62亿美元、单场商业价值高举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橄榄球联盟(NFL)。
老伙计们,咱们把话挑明:金牌和钞票,到底哪个更沉?印度 answer 是——先把钞票摞到天花板,再谈别的。117个娃没带回一块金牌,可人家板球联赛一年就能捞两千多亿人民币,顶得上咱们中超加 CBA 拼死拼活七八年。听着像天方夜谭,可数字摆在那儿,谁都赖不掉。
我蹲在村口大槐树下跟晒太阳的老张头掰扯这事。老张头把蒲扇一拍:板球不就是木头板子打球嘛,咋就值那么多钱?我让他别急,先想想咱们小时候看露天电影,一村人挤一块,广告就是挂在幕布边的手绘红纸。IPL 干的,无非是把那块幕布换成五块屏:电视一块、手机一块、海外华侨一块、关键场次再加一块、电信套餐里还塞一块。屏多了,广告商就得起哄抬价,谁都不想自家 logo 被挤到角落。迪士尼掏了四百多亿人民币抢数字转播,印度本土的 Viacom18 又掏两百多亿拿电视,两边像斗地主似的往死里加价,IPL 就坐庄收租。老张头听完直咂嘴:原来人家卖的是“热闹”,不是“打球”。
热闹咋来?把比赛砍成三小时,跟咱们一场春晚差不多长。老伴看得困,还能赶上十点睡觉。时间一短,广告就能插得密,一场球二十来个广告口,个个卖得比糖葫芦还快。再想想咱们中超,九十分钟跑不完,节奏慢得能抽一袋烟,广告商早溜了。IPL 把“耐着性子”四个字扔进印度洋,观众爽了,钱包也爽了。
更绝的是“谁都能掏一份”。中国移动、联通、电信老把咱们当羊毛,可 IPL 把电信商也拉来当羊。Jio 公司先让你免费看俩月,等你看上瘾,突然弹窗:想继续爽?一个月九块人民币。九块钱买不了吃亏,一亿人乖乖掏钱。中超也想学,结果把三十块月费直接甩脸上,观众瞬间跑光。道理简单:先给糖再要钱,别一上来就掏人家口袋。
有人担心,中国品牌 vivo 被印度政策挤走了,IPL 会不会掉价?塔塔集团立马掏三点五亿美元顶上,钱一分没少。印度老板心里门儿清:板球是十亿人的心跳,只要心跳不停,就不怕没人买单。外资走了,内资接上,舞台照样灯火通明。老张头感慨:咱村戏台要是年年有人包场,还怕戏班子散伙?
说到海外,IPL 把转播卖到北美、中东,连住在加拿大的印度裔大妈都熬夜追。大妈一追,孙子跟着看,板球英语顺口溜似的往学校带。文化这东西,一旦跟钞票绑一块,传播速度比村口大喇叭还快。相比之下,咱们的联赛老想着“先把自己做大做强”,结果关起门来长蘑菇。门都没出,咋赚外汇?
我算了笔良心账:IPL 一年两百多亿,养活了球员、教练、灯光师、卖花生的小贩,连夜市煎饼摊都跟着收摊晚。金牌当然好,可一块金牌砸下来,能砸出几多个煎饼摊?体育最实在的,是让普通人有活干、有钱赚、有盼头。印度把板球做成大锅菜,人人能舀一勺,勺子越舀越大,锅就越烧越旺。咱们要是也能把联赛做成一口大锅,让送水工、卖票员、扫球场的大姐都分到汤,金牌自然也会跟着来——锅里有了肉,还怕没葱花香?
有人撇嘴:印度就会赚钱,奥运还是鸭蛋。我反问:要是兜里瘪得叮当响,孩子连球鞋都买不起,拿啥练金牌?先让钱包鼓起来,再谈梦想,顺序不能反。IPL 把“赚钱”俩字写在脸上,大大方方,不偷不抢,反倒让全世界服气。咱们做事有时候脸皮薄,想赚钱又怕人说俗,结果两头不靠。其实俗到底,就是柴米油盐;腰包鼓了,才有底气谈更高更快更强。
老张头最后问:那咱们该学啥?我说就学一手“先让人爽”。比赛短一点,广告巧一点,票价亲民一点,转播清晰一点,再把电信套餐绑上,让看球的、送球的、卖球的都能分几毛。票友兜里有钱,孩子才能买新鞋,新鞋有了,金牌还会远吗?别整天盯着领奖台,先盯盯自家账本,账本旺了,领奖台自然有人替你站上去。
金牌和钞票,其实不打架,就怕你只认一个。印度把板球玩成印钞机,咱就把联赛先做成聚宝盆,盆满了,金牌就是盆里的糖,甜是迟早的事。
来源:篮篮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