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澳门银河综艺馆同时响起八九台击球声的1/8决赛夜,樊振东、孙颖莎、陈梦、林高远纷纷闯进八强,却都直言这届全运会难打到让人不敢走神
在澳门银河综艺馆同时响起八九台击球声的1/8决赛夜,樊振东、孙颖莎、陈梦、林高远纷纷闯进八强,却都直言这届全运会难打到让人不敢走神
说白了,这里不是谁的“主场”,每一次上桌都像考试,题不难,环境难
观众席波浪一样的加油声、鞋底与地板的摩擦声、隔壁台突然的欢呼,像一圈圈干扰环绕在球场上空
多位选手都提到,要在这种环境下把注意力死死拴住,才是能走到最后的第一关
我在混合采访区看到孙颖莎收拾球拍,动作不急不慢,像给自己的呼吸按了个“重置”
她说自己状态很正常,准备也到位,这一晚她以4:1(11:4、11:5、11:7、8:11、11:4)拿下王晓彤
她笑得不多,更多是专注后的松一口气
“感觉目前状态很好,比较正常,面对晓彤来说准备比较充分”
紧接着她把话题又拎回到环境上
“比赛球员很多,现场都很多球迷来支持各自的球员,其实很正常,还是要保持到专注到比赛当中就会好很多”
听到这句,我脑子里立刻浮现那一排排同时跳跃的比分牌——每个数字都在提醒你,别分心
全运会的难,不在球速,而在抗干扰与把握局势
陈梦的表达更直接
她是两届奥运女单冠军,但全运会女单最高也只是亚军,这次在澳门,她的气场是熟悉的“干净利落”
两天里,她先是4:0横扫孙铭阳,随后又4:0击败何卓佳,比分漂亮,表情很克制
“全运会每个人的实力、个人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四年一届大家都很重视,感觉每位选手都是拼尽全力”
她又加了一句让我记住了许久
“什么可能都会发生,所以,难就难在把握上,不管你是领先还是落后的时候”
这句在今晚尤其应景,隔壁台的拉锯战里,似乎每一个超分都像在拉住一根看不见的绳
换句话说,四年一届的压力,会把每个人的细节都晾在灯下
和WTT这种月月有的巡回赛不同,这里没有太多试错空间,大家代表的是各省队,是家门口的面子与里子的叠加
“全运会的重视度的确不一样”
这话出自陈梦,听上去不激烈,但背后是每一次发球前那半秒的权衡
更扎心的是双线作战的精力账
林高远这次既打单打又打混双,他挂着东道主的身份,想在30岁的这一年在家乡做成一件“大事”
今晚他又以4:2过关,赛后把准备的细节都摊开给你看:“我体力还可以,但精力消耗比较大,赛前准备很多,比如关于对手准备,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开局怎么打,尾局怎么打,还是比较关键,所以自己准备得很多”
第一局慢热,他自己也不避讳
“打得比较保守,上来各方面也打得不是那么积极,第一局输了后整个人就调动起来,把自己的特点和技战术去果断执行”
这种先慢后快,像是把引擎从常温拉到满格
到了混双场,他和刘诗雯以4:1拿下上海队组合,稳稳进了四强
“打到后面会越来越难,还是激励自己去及时调整
赛后就想下一场,不会想太多前一场,因为已经过去了”
他边说边把毛巾叠好,动作利索,跟他提到的“及时调整”一样不拖泥带水
夜色里还有另一条线索,来自樊振东
这是他第四次打全运会,男单1/16决赛里,他以4:0(12:10、11:6、11:8、11:6)击败周雨
我注意到他提了首局的关键
“赢下与周雨的首局很关键,给了自己更多调整空间,后续比赛打得更释放”
两人曾在2017年搭档男双,0:3落后还能4:3逆转,如今隔台相望,情绪不再靠肩并肩,得靠各自心里那块“稳”的基石
有人说这是一场情怀对决,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次对抗节奏和关键分的考试
当你以为强者都会顺滑推进,赛场突然反手给你一记提醒
王曼昱在1/16决赛打到决胜局才压住范思琦,最后一球拉到14:12,手心都是汗
梁靖昆则在1/16决赛以1:4不敌于何一,爆冷止步
“神仙打架”也会有风浪,这不是戏剧,是竞技本身
这正好印证了陈梦的那句“什么都可能发生”,你会意识到,今晚在澳门,每一分都带着重量
再说回让大家不适的“同时多台开打”
我站在场边,能听见不同台的节拍在空中交错,乒乓球撞台的清脆和鞋底擦地的干涩一起卷进耳朵
这种赛场噪音不是背景,而是变量,它逼着选手把赛前的开局设计、尾局的应对方案练到肌肉记忆
有教练提到,开局的两三个回合要更明确,尾局的发接发要更简单直接,这是在环境里找秩序
我认同这点,越复杂的外部,越需要内部的简洁
影响也在悄悄发生
对观众来说,顶尖选手密集碰撞,让讨论度自然攀升;
对赛事来说,抗干扰能力成为“隐形技战术”,谁能在热闹里自成静场,谁就更可能把关键分收入囊中
有业内人士提到,这样的强度,有助于暴露短板、倒逼改进,最终会推着国家队整体水平继续往上走
商业端也会跟着发热,更多赞助与转播的目光聚焦过来,赛事的生命力就更长
接下来还会更密
今晚20:30还有女单1/8的剩余场次,刘斐对陈熠、王艺迪对杨屹韵等,将补全八强拼图;
11月13日预计进入单打八强赛,樊振东、孙颖莎等名将会迎来更硬的撞击;
11月14日大概率来到四强阶段,节奏会再度提速
有消息在圈内流传,比如孙颖莎可能在后续对上陈熠、陈梦或许会在决赛前遭遇王曼昱,甚至与孙颖莎会师决赛
这些对阵“网传”为主,听一听就好,真正要看的还是现场的每一个落点
我个人有个小小的期待
全运会的“难”能不能被选手转化成一种“稳”的表达——稳在开局的第一板,稳在尾局的每一次选择
毕竟,四年一届的时间张力,配上今晚这座馆的声浪,已经把赛场拉到了一个更鲜活的高度
下一场谁能顶住,谁就有资格把自己写进这届的故事里
来源:风趣橘子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