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再找工作,工资只有之前1/3?这3个真相,退休族得想明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2 04:33 1

摘要:退休一个多月,玩够了找工作,工资却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一”——这事儿戳中不少退休后想“再干份活”的人:明明自己经验足、能力没退化,为啥工资砍半还多?不是你不值钱,是退休后“打工”的逻辑,早和上班时不一样了。

退休一个多月,玩够了找工作,工资却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一”——这事儿戳中不少退休后想“再干份活”的人:明明自己经验足、能力没退化,为啥工资砍半还多?不是你不值钱,是退休后“打工”的逻辑,早和上班时不一样了。

先搞懂:退休后找工作,工资低是“常态”,不是“亏了”

为啥退休后再就业,工资会比之前低很多?核心是这2个现实逻辑:

1. 企业招退休人员,要的是“轻量价值”,不是“全职产能”

上班时你拿高工资,是因为要承担“全职责任”——比如带团队、扛业绩、加班熬夜;但企业招退休人员,大多是补“辅助岗”:比如行政打杂、仓库理货、门店收银,要的是“能干活就行”,不用你扛责任,工资自然低。

2025年上海的就业数据显示: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岗位里,80%是“基础性辅助岗”,这类岗位的市场薪资本来就是在职全职岗的1/3到1/2——不是企业抠,是岗位价值就这么多。

2. 你“退休”的身份,本身就自带“成本优势”

上班时企业要给你交社保、公积金,这部分成本占工资的30%左右;但招退休人员,企业不用交这些,省下的钱就是你的“薪资空间”——看似工资是之前的1/3,其实企业的实际支出,可能和招个新人差不多。

简单说:退休后打工,你赚的是“无社保成本的净收入”,企业省的是“用工成本”,这是双方都默认的“默契”。

退休后再干活,别盯着“工资和之前一样”,要算“综合账”

退休后找活干,核心不是“补收入”,是“找事儿做+赚点零花钱”,得算这3笔账:

1. “时间账”:退休后干活,不用再“卖时间换钱”

上班时你是“8小时卖给公司”,加班还得免费搭时间;但退休后找活,能选“弹性岗”:比如超市理货员只干上午4小时,社区保洁只负责下午的片区——每天干3-5小时,赚的钱虽然少,但时间自由,不用再看领导脸色,这是“时间性价比”。

2. “健康账”:有事做比闲着更划算

很多人退休后闲下来,反而容易生病(比如焦虑、失眠);找份轻量的活干,既能动动手脚,又能和人打交道,相当于“免费的社交+健身”——省下来的医药费,比工资多得多。

3. “心态账”:赚钱是其次,“有价值感”才重要

上班时的价值感是“升职加薪”,退休后的价值感是“被需要”:比如在社区食堂帮工,大爷大妈夸你菜打得匀;在超市理货,顾客问你东西在哪你能答上来——这种“小成就感”,比多赚几千块还让人踏实。

退休后想多赚点,别盯“打工”,试试这2个“轻模式”

要是觉得打工工资低,不如换个思路,用自己的经验和时间赚“灵活钱”,收入可能比打工高,还更自由:

1. 做“技能型兼职”:把经验换成钱

比如你之前是会计,能帮小公司代账(每月只花几天时间,收入可能是打工的2倍);之前是老师,能接社区的“课后辅导”(按小时收费,时间自己定);之前是厨师,能在家做“私厨便当”卖给邻居——这些活儿用的是你的老本事,不用看别人脸色,收入还更高。

2. 做“资源型副业”:把身边的事变成钱

比如你住的小区老人多,能帮着代买 groceries、接送孩子(按次收费);你擅长整理收纳,能帮邻居收拾衣柜(按小时收费);甚至你能说会道,能帮社区的小商铺发发传单、拉点客源(拿提成)——这些活儿就在你身边,不用跑远路,赚的是“顺手钱”。

最后想说:退休后干活,别再用“上班的标准”要求自己

退休了,就别再盯着“工资多少”“职位高低”了——你已经不用再为了养家糊口拼了,现在干活是为了“有事做、不无聊、赚点零花钱”。

不管是打工还是做副业,只要你干得开心、时间自由、身体不累,这钱就赚得值。毕竟,退休后的日子,舒服比啥都重要。

来源:花儿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