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个妈妈一台戏,把中国式亲子关系最疼的脓包一次性挤爆,弹幕里全是哭着喊妈的。
五个妈妈一台戏,把中国式亲子关系最疼的脓包一次性挤爆,弹幕里全是哭着喊妈的。
有人连夜给亲妈发微信道歉,有人直接关掉电视,说不敢再看第二眼。
剧叫《四喜》,主角不是小年轻,是五个五十加的女演员:许娣、王澜、岳红、朱茵、林晓杰。
名字不熟没关系,脸一出来,瞬间把你拉回小时候被妈妈支配的恐惧。
许娣这次不演恶婆婆,演一个把亲生女儿送人的妈。
一场撞门戏,额头青紫,嗓子哭到哑,没有台词,只有喘气。
观众破防的点在于:她不是坏人,她只是信了那句“为你好”。
屏幕外,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在用这句话绑架孩子。
王澜的角色更绝。
老公出轨,死后她把遗像挂床头,每天擦三遍,擦完盯着照片骂半小时。
邻居说她疯了,她笑笑:我得让他知道,死了也逃不掉。
二十年没演戏,一出手就是杀招。
弹幕飘过一句:我妈当年也这样,把爸爸西装剪成抹布,边剪边哭,剪了三年。
岳红演精英妈,台词像Excel表格,精确到分钟。
儿子几点喝水、几点上厕所、高考志愿顺序,全部她说了算。
儿子跳楼那天,她站在楼下喊:你走了,精子给我留下。
这句被剪进短视频,点赞破两百万。
评论区最高赞:控制欲披了母爱的皮,比刀子还快。
朱茵的婆婆角色,把“嘴上帮忙”演到极致。
儿媳临产,她说我来照顾,结果天天打麻将,孩子哭到失声她戴耳机听戏。
儿媳产后抑郁,她到处跟邻居说:现在的年轻人太脆弱。
很多人留言:同款婆婆,我月子里吃了七天泡面,她出门旅游晒自拍。
林晓杰演的岳秀娥,是剧里唯一没被骂的妈。
养子去世,她把全部存款转给儿媳,附带一句:你改嫁我不拦,孩子姓什么随你。
就这一句,弹幕哭成河。
有人写:如果我妈也这样,我离婚时就不会净身出户只为抢孩子。
剧播完,微博话题阅读量破十亿。
数据平台统计,观众年龄18到35岁占七成,女性占八成。
也就是说,最焦虑的不是妈妈,是正在当女儿的人。
她们一边骂角色,一边给亲妈发消息:妈,我以后不吼你了。
妈妈回:又没钱了?
直接转账。
对话截图转出去,再收割一波眼泪。
为什么大家集体崩溃?
因为终于有人把“当妈”这件事拆成零件摆到台面。
原来不是每个妈天生会爱,有人只会用控制刷存在感,有人把付出写进账本,等孩子长大一次性收利息。
更多人发现,自己正在复制妈妈的毛病:一边讨厌被安排,一边忍不住安排孩子。
剧里没有一个妈被彻底洗白,也没有一个妈被一棒子打死。
许娣后来去女儿家门口蹲守,不敢敲门,只敢放下一袋苹果。
王澜把遗像收进衣柜,留出半边空位,她说是给未来的自己。
岳红抱着孙子去心理咨询,第一次承认:我怕他像我儿子。
这些动作不大,却让观众松一口气:原来认错也可以发生在妈妈身上。
现实中,认错很难。
社交平台每天刷到“母爱伟大”,点进去全是营销号卖保健品。
真正的妈妈不敢喊累,怕被人说矫情;不敢喊错,怕孩子记仇。
最后只能把情绪熬成老火汤,自己喝完,再喂给孩子。
孩子长大,再喂给下一代。
《四喜》把循环拍给你看,也给出解法。
林晓杰的岳秀娥给出示范:退出孩子的人生,先把自己当成人。
剧末她报名老年大学,学吉他,手指磨出茧,坐在广场唱《海阔天空》,跑调却笑得比儿子在世时还开。
弹幕有人说:我妈退休后天天等我回家吃饭,今天给她买了张机票,让她自己去云南。
下面一千多条赞。
有人担心:把妈妈拉下神坛,会不会加剧代际撕裂?
恰恰相反,只有把“伟大”标签撕掉,妈妈才有机会做回人。
人才能认错,才能改,才能跟孩子坐在同一张桌子前平等说话。
否则,母爱永远是一座山,孩子翻不过去,妈妈也不能动弹。
剧外,五位演员接受同一场采访。
主持人问:演完还觉得自己是好人吗?
许娣说:我回家给闺女洗碗,她吓一跳,以为我病了。
岳红说:儿子把我微信拉黑三年,最近主动加我,说妈你还好吗?
朱茵说:儿媳开始让我带孩子,我直接说不会,她反而笑了。
王澜最淡定:观众骂角色,说明我演活了,演活就比演砸强。
屏幕前的我们,其实比剧中人幸运。
至少还能发微信,还能买票回家,还能在妈妈认错之前,先说一句:我也不是省油的灯。
这句话发出去,很多妈妈回:知道就好,下次回家带酱油,别买错牌子。
一瞬间,剧情和日常无缝衔接,眼泪和笑声同时上线。
《四喜》不教你怎么当妈,也不教你怎么当孩子,它只负责把最疼的地方按出血。
出血才能结痂,结痂才能长新皮。
想通这一点,再回头看剧里那些崩溃、咒骂、控制、讨好,就不再是狗血,是信号。
信号告诉你:该松绑了,妈妈也是第一次活。
来源:可靠风筝AF27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