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自由鸟与蜗牛:史禄国在华的两重生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00:01 1

摘要:史禄国是享誉世界的俄国人类学家,国际公认的通古斯研究权威。他在中国度过了自己学术生命最成熟、最旺盛的17年,一生中绝大部分著作在中国出版,对中国早期人类学界的影响深远,贡献卓著。

史禄国是享誉世界的俄国人类学家,国际公认的通古斯研究权威。他在中国度过了自己学术生命最成熟、最旺盛的17年,一生中绝大部分著作在中国出版,对中国早期人类学界的影响深远,贡献卓著。

本书在广泛搜集、整理史氏在华活动资料的基础之上,详细梳理、研究史氏在华期间的学术研究,以及他与傅斯年、顾颉刚、费孝通、苏柯仁等中外知名学人的交游活动,深入探讨史氏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客观评介其人类学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研究的学术贡献,进而观察并剖析人类学在初入中国时所面临的各方不同态度及其发展境遇,为国际学界的史禄国学研究提供了一张来自中国的学术拼图。

作者简介王传,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研究与教学。在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美国)、《文史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中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出版专著《民国时期广东学人与中国西南研究》,担任《李平心全集》副主编,独立编校《中国史学史未刊讲义四种》《陈啸江史学论文集》。

目 录

序 / 王铭铭

绪论

第一章 远东的召唤:无中生有的志业(1912—1922)

第一节 西伯利亚:循着先辈的足迹

第二节 到中国去:十字路口的抉择

第三节 伊丽莎白:“家中”的语言学家

第二章 结缘亚洲文会:沪上学术活动家(1922—1926)

第一节 左右逢源:出版与演讲

第二节 广拓财路:募款与调查

第三节 口岸汉学圈:上海学术生态

第三章 闽粤学林恩怨:从中心到边缘(1926—1930)

第一节 厦大觅知音:与顾颉刚的学术交谊

第二节 印象与真相:“云南调查”的祛魅叙事

第三节 惜别史语所:体制漩涡的双重变奏

第四章 隐居北平的岁月:战时学术坚守(1930—1939)

第一节 蜗牛的隐喻:拒绝无效社交

第二节 一封决裂信:与葛学溥的合离

第三节 经师与人师:与费孝通的师生情谊

第五章 中西学界回响:学术遗产再衡估

第一节 学科与学派:人类学知识的中国化

第二节 他者的眼光:域外学界的接受与批判

附 录

史禄国在华学术活动编年

史禄国著述目录

来源:民族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