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千万流量背后的“酱爆”警官韩强: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10:24 1

摘要:陇南文县玉垒乡,碧绿的白水江与湛蓝的白龙江在此交汇,宛如两条飘逸的绸带,在峡谷间蜿蜒缠绕。崇山峻岭间,总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笑眼弯弯的身影穿梭在游客、高台、岸边、村落之中。

身边的榜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陇南文县玉垒乡,碧绿的白水江与湛蓝的白龙江在此交汇,宛如两条飘逸的绸带,在峡谷间蜿蜒缠绕。崇山峻岭间,总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笑眼弯弯的身影穿梭在游客、高台、岸边、村落之中。

他就是文县公安局玉垒派出所辅警韩强。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韩强,男,汉族,本科学历,1994年5月出生,从小他就对警察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渴望有一天能穿上警服,守护家乡的安宁。

2019年8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文县公安局辅警队伍,被分配到玉垒派出所工作。

从警以来,没有惊心动魄的破案传奇,却在日复一日的为民服务中,用一句句暖心叮嘱、一次次俯身帮助,成为群众口中的 “贴心小韩”“酱爆警官”。

从指挥交通到调解纠纷,从救助老人到普法宣传,他的故事里满是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温暖细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警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守护着辖区的平安与稳定。

“普法喇叭”进万家——田间地头播撒法治种子

“王大妈,接到‘孙子出事要汇款’的电话,您得先打电话给我们核实,这可是《反诈法》规定的‘转账冷静期’!”在法治广场前,韩强用方言改编法律条文,引得群众频频点头。

从蹲在村口跟大爷唠嗑式普法,到手把手教老人使用反诈 APP,她用“沾着泥土、带着温度”的普法方式,让法律知识从文件条文变成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

为破解“专业术语难以记忆”的难题,他带领团队创作《花式对对子,宣传反诈!》《魔性宣传,喝酒不开车》等短视频,凭借着“好玩、有趣味”的秘诀在短视频平台中爆款不断,将“交通安全”“防骗秘籍”等专业概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科普。

在他看来,最好的宣传不是单向输出,而是让群众在互动中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与温度。

其主创的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达超千万,点赞超过25万,被广大网友亲切地称之为“酱爆”警官。网友纷纷留言:“看故事就把防范诈骗学明白了!”

“蹲身服务”暖民心——街头巷尾托起银发安康

“张大爷,您这电动三轮车没上牌,按照规定得登记才能上路。”韩强在路口拦下一位骑行的老人。

见大爷眼神迷茫,他没有直接开罚单,而是蹲下身耐心解释:“您看车牌就像车子的‘身份证’,万一丢了能找回,这是办理车牌流程单,我带你去办理”说着他便从执法包里掏出老花镜,半跪着帮老人整理资料。

这样的“蹲身服务”在韩强的工作中屡见不鲜。辖区居民因年龄大而且腿脚不便,无法到派出所补办证件。他便驱车前往家中,为其整理衣领、梳理发丝、蹲身拍照,顺利完成各项信息采集工作。

遇到骑电动车没戴头盔的大姐,他会从警车后备箱拿出备用头盔,亲手帮对方调整松紧带:“夏天热也要戴,头发压乱了可以梳,安全最重要。”

2022年的一个深夜,韩强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在李大爷商店附近徘徊。李大爷独自生活,亲人孩子都不在身边。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判断该男子可能有作案嫌疑,便立即对该男子进行盘查。最终在其身上搜出了作案工具,成功阻止了一起盗窃案件的发生。

多年来,他共计开展巡逻500余次,入户走访总数达上万余次,主动化解群众难题130余起,收集处置各类民情民意60余条。

“和事钥匙”解心结——街坊邻里的矛盾调停专家

“老李,你家空调外机的水滴到老王院子,这事儿得将心比心!”盛夏傍晚,韩强搬着板凳坐在两户争执的居民门前,把法律条文变成“家常话”。原来,李、王两家因空调排水、院墙越界问题发生争吵,甚至扬言“拼个你死我活”。

韩强坚持连续走访,手绘《纠纷点位图》,联合相关部门明确宅基地界限,又请来老邻居“评理”。经过他最终,两家握手言和。事后,玉垒派出所健全完善“板凳议事会”,通过“民警主持+群众评议”模式,着力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回访”闭环处置机制,辖区居民纷纷感慨道:“吵了十几天的架,韩警官板凳一座就解决了!”

工作以来,他凭借着对当地情况的熟悉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成功调解了140多起矛盾纠纷,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升级。

“他调解纠纷时像绣花,一针一线缝合裂痕;又像中医,望闻问切根治心病。”同事们提起韩强,总是对他赞不绝口。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韩强也总是冲锋在前,毫不畏惧。2020年8月17日夏季,文县突降暴雨,玉垒辖区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暴雨灾害,部分道路被冲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韩强主动请缨,和民警一起奔赴受灾现场。他们冒着大雨,帮助群众转移财物、疏通道路,连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直到险情排除。在这次救灾行动中,韩强帮助了20余户群众转移财产,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万元。

“技能充电宝”好帮手——深夜值班室的法规活字典

“这起矛盾纠纷怎么化解?”

“反诈宣传如何让群众听进去?”

“怎么才能快速和群众拉近距离,让他们愿意配合工作?”

……

“经过你这么一说,我突然就明白了”他飞快地在备忘录里一一记下。

初到派出所,面对纷繁复杂的警务工作,韩强深知自己的不足。为了尽快适应工作,他主动向经验丰富的民警请教,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警务技能。

白天,他跟着民警出警、走访群众、处理案件;晚上,他挑灯夜战,研读法律书籍,整理工作笔记。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他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从一个“业务小白”成长为派出所的“得力助手” 。

在学习法律知识方面,韩强不仅深入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常用法律法规,还积极关注法律的更新和司法解释,确保在协助民警执法过程中能够准确运用法律条款。

同时,他刻苦钻研警务技能,熟练掌握了警用装备的使用、现场勘查等技能,为高效开展警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基层辅警,韩强的工作十分繁忙,常常需要加班加点,甚至节假日也不能休息。为了工作,他不得不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守护辖区平安和服务群众中。

“每次见到韩警官憨厚的笑脸,就像见到亲人一样,不自觉打开了话匣子”对于韩强,群众总是这样说“他不是在调解矛盾纠纷,就是在准备普法的路上。一部手机、一个笔记本、一叠宣传册,就是他的‘灭火装备’。”

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库区林间,总能看到韩强的身影——一张憨厚脸、一副无框镜、一身“藏青蓝”用脚步丈量普法的深度,用真心搭建沟通的桥梁。

在他身上,看不到生硬的“单项灌输”“拖延敷衍”“和稀泥、一刀切”,只有带着烟火气的交流与倾听。正如群众张大爷所说的:“贴心小韩的反诈宣传、服务群众、调解矛盾纠纷,他只要一说话,就像春天的细雨,不知不觉就润到了咱们老百姓的心坎里。”

来源:陇南文县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