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四五”砥砺奋进,“十四五”硕果盈枝。五年来,麦积区锚定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稳粮食、强特色、兴产业、优基础,从南山果园的硕果累累到田间地头的丰收图景,麦积区用一串串亮眼数据、一项项扎实成效,以果品产业为支点,用科技赋能、以品牌增效、靠多元发力,让农业成为有奔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沃野铺展振兴路 丰产绘就幸福卷——麦积区“十四五”期间农业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宋倩倩 任泽瑄)“十四五”砥砺奋进,“十四五”硕果盈枝。五年来,麦积区锚定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稳粮食、强特色、兴产业、优基础,从南山果园的硕果累累到田间地头的丰收图景,麦积区用一串串亮眼数据、一项项扎实成效,以果品产业为支点,用科技赋能、以品牌增效、靠多元发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旺、乡村美丽、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金秋时节,漫步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41.4万亩果园连绵起伏,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蔚为壮观,果香随风弥漫,香甜了日子;甘泉镇窑庄村大青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700亩果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预示着又是一个好年景。果农们穿梭在果树间,忙着采摘、搬运,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今年年景好,苹果大概能摘300多万斤,预计能卖600万元。”望着漫山的“金果子”,该合作社负责人廖三代笑着说。与此同时,麦积区还依托开园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直播带货等活动,积极搭建‘生态+’‘科普+’‘互联网+’等产业新模式,持续为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这一颗颗承载着地方特色、致富密码的“金果果”,正是麦积区“十四五”期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五年来,麦积区立足世界公认的苹果黄金生长带优势,以花牛苹果产业为核心,同步壮大花椒等特色林果业,配套发展粮、菜、畜、菌多元产业,让41.4万亩花牛苹果、12万亩花椒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推动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稳步迈进。
丰收是农之所向,更是振兴之要。“以前果园管理凭经验,果子品质参差不齐。现在,果园连年丰产,离不开现代化设施的支撑与精细化的管理。”廖三代感慨地说,“政府补贴搭建防爆网、铺地布,还送农机具和肥料,土壤肥力足了,树势旺了。技术、物资、防治、销售都到位,种出来的苹果又大又红,不愁卖!”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苹果生长全周期,区农业农村局和镇里的技术人员经常来到田间地头,以“手把手教学”的方式,向果农细致传授疏花、剪枝、科学采摘等实用技能。在科技的精准赋能下,曾经“凭经验种养”的农户,如今已成长为精通果业管理的“行家里手”。
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果园挖改提升4万余亩,建成“青砧+短枝型”省工省力示范园2.8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1.19万亩,安装轨道运输机6.1公里,1万余亩果园披上“防雹网”,数智化管理让传统种植焕发新生。如今,“天水花牛苹果”品牌价值达68.88亿元,连续9年登上中国果品品牌价值榜,成为享誉全国的“金名片”!
产业兴旺的背后,是多元协同的发展格局。在做强果品产业的同时,麦积区持续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完成粮食生产面积63.7813万亩,发展顶凌覆膜8.0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14万亩,7.56万亩蔬菜保障“菜篮子”供给,659座食用菌大棚年产木耳103.5万斤,众兴菌业、众安生物等企业年产金针菇1.8万吨、虫草3000吨,产值突破3105万元,297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撑起“肉蛋奶”供给,畜禽存栏达251.75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9.69亿元,形成“果为主导、多元互补”的农业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麦积区依托特色产业带动就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数万农民实现就地就业。线上500多家网店年销苹果1300万单、销售额突破14亿元,线下对接北京新发地、广州江南等大型市场,“旅游+果品”新业态持续升温,产业链上的就业岗位让群众增收更有底气。截至10月底,全区37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357.31万元,村均收入14.14万元,昔日的农田变成了“聚宝盆”。
回望“十四五”,步履铿锵;展望“十五五”,征途如虹。“‘十四五’期间,我们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69.58亿元,形成帮扶项目资产50.26亿元,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麦积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高永新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推进花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建宽行密植现代示范园,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新优品种,完善“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同时持续壮大乡村建设示范村集群,让“金果果”结出更多“致富果”,为迈向“十五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编辑 杨艳花】
来源:麦积发布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