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都不演了?以色列代号“基甸战车”的攻势,正在撕裂加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8 10:23 1

摘要:当加沙夜空再度被战火点亮,以色列的“基甸战车”行动,不只是一次军事行动,而是一场中东秩序的强行重塑。

“战争,不会因为谁喊停而结束。”

当加沙夜空再度被战火点亮,以色列的“基甸战车”行动,不只是一次军事行动,而是一场中东秩序的强行重塑。

加沙上空的火光:代号“基甸战车”的背后

当地时间5月16日深夜,以色列国防军宣布启动一项代号为“基甸战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全面打击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力量。

行动目标非常明确:

摧毁哈马斯指挥网络解救被扣押的以色列人员控制战略要地,加快军事推进

据以军通报,仅24小时内,就空袭了超过250个目标,包括隧道、武器库和指挥中心。加沙北部的多个区域已陷入瘫痪,平民被迫大规模南撤,医疗体系几近崩溃。

“这是一场全面压制,而不是警告。”——以军发言人如是说。

为什么是现在?三重战略信号不容忽视

有人说,以色列的此次行动来得突然。但从布局来看,这是一场“酝酿已久的雷霆一击”。

① 内部稳控:转移国内压力

以色列当前正面临内政危机、社会分裂,右翼强硬派不断逼宫,总理内塔尼亚胡急需“军事胜利”来稳住局势。

打击哈马斯,是“最能团结民意”的手段。

② 外交窗口:美方背后撑腰

美国近日公开表示“以色列有权自卫”,并增派军舰前往地中海东部支援。这一态度,为以军提供了战略背书,“打而无后顾之忧”

③ 哈马斯反击:触动红线

以色列情报机构称,哈马斯近期在边境部署火箭阵地、准备潜入袭击,触发了以军的“先发制人”逻辑。

所以,“基甸战车”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政治+军事+情绪三线交汇下的必然选择。

谁是最大受害者?

不是军队,不是政客,是——被夹在火线中的平民百姓。

联合国数据显示:

超过12万人因战火流离失所加沙北部60%以上住宅被毁医疗系统告急,缺药、缺电、缺血

一位加沙医生的录音这样说:

“我们在战场中做手术,没有电、没有氧气,只靠手机灯光给孩子止血。”

这不是战争,这是人道灾难的循环重演。

谁又在借机做局?

以色列打,哈马斯反击,看似中东老剧重播,但真正复杂的是:“谁站在哪边,谁保持沉默。”

美国:表面呼吁克制,实则军援不断伊朗:被指向哈马斯输送武器土耳其、卡塔尔:充当调停者,但立场各异中国、联合国:呼吁立即停火并恢复人道通道

这场战争,已不只是区域冲突,而是国际政治多方势力的较量棋局。

火光之后,会有和平吗?

“基甸战车”或许会达成以军的短期目标,但却难以带来长久和平。

因为问题的根源,并不只是某一个组织、某一块土地,而是整个中东秩序的不平衡、信任的缺失、对抗机制的固化。

“战争开始的那一刻,和平就已经死了一半。”

真正的问题,不是这次战争会不会结束,而是——下一次,还要牺牲多少人?

你怎么看这场“基甸战车”?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