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强势回归!阿里靠3件事逆袭,市值狂揽万亿,对手坐不住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20:26 1

摘要:2025年的互联网行业,最震撼的反转莫过于阿里巴巴的强势复苏。从2023年末市值被拼多多短暂反超的低谷,到如今港股股价累计上涨超90%、总市值重返近3万亿港元,重新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这波逆袭的背后,离不开马云的强势回归与三大核心战略布局。这位曾淡出公众视野

2025年的互联网行业,最震撼的反转莫过于阿里巴巴的强势复苏。从2023年末市值被拼多多短暂反超的低谷,到如今港股股价累计上涨超90%、总市值重返近3万亿港元,重新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这波逆袭的背后,离不开马云的强势回归与三大核心战略布局。这位曾淡出公众视野的创始人,以5年来最高的业务参与度重新掌舵,用一系列精准动作激活了这家互联网巨头,让市场看到了“重新伟大”的阿里。

回归即定调:重塑战略重心,点燃组织信心

2023年3月,马云结束海外旅居回国,彼时的阿里正面临多重挑战:核心电商业务遭遇激烈竞争,增长放缓;组织架构庞大冗余,创新动力不足;资本市场信心低迷,市值承压。作为创始人,马云的回归首先带来的是战略方向的明确与组织士气的提振。

他不仅多次现身阿里园区,一日三次询问高管业务进展,更在关键节点传递信心:在阿里26周年之际,他走进复刻的“创业公寓”湖畔小屋,鼓励员工重拾创业精神;在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上发表演讲,锚定AI赛道的核心地位;甚至以真金白银增持阿里股票,用实际行动向市场传递对公司前景的看好。

更关键的是,马云提出了“回归淘宝、回归用户、重新拉拢中小商家”的核心思路,扭转了此前业务扩张中的偏移。曾经内网感叹“被拼多多赶超”的阿里员工,在创始人的带动下重拾“Make Alibaba Great Again”的信念,为后续的战略落地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而2025年初马云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与任正非、马化腾等企业家共聚一堂,更释放出阿里重新融入主流发展格局的强烈信号。

三件事定乾坤:从业务整合到技术攻坚

阿里的逆袭并非偶然,而是马云回归后三大关键动作的必然结果,每一步都精准命中行业痛点与自身短板:

1. 消费业务大整合:打造“一站式大消费平台”

面对即时零售的爆发式增长与电商竞争的白热化,马云推动阿里进行了消费业务的深度整合。2024年11月,阿里将淘天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1688、闲鱼等电商业务合并为电商事业群,由蒋凡统筹负责,实现了国内国外电商业务的一体化运营。

在此基础上,一系列整合动作密集落地:4月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发力即时零售赛道;6月将飞猪、饿了么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7月和后续陆续将盒马、飞猪接入淘宝一级流量界面;8月上线全新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高德等生态资源。这一系列操作,彻底改变了阿里各消费业务“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了从“单一电商平台”到“一站式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

市场数据印证了整合的成效:今年8月,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突破1.2亿单,周日均订单量达8000万单,月度交易买家数增至3亿,较4月增长200%;外卖业务更带动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按照蒋凡的预期,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将为淘宝带来1万亿的交易增量,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2. 押注AI+云:3800亿基建投入抢占技术高地

在马云看来,“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因此,他将“AI+云”提升为与“大消费”并列的核心战略,推动阿里在技术领域的重注投入。2025年2月,阿里宣布三年3800亿的AI基建投入计划,9月的云栖大会上,CEO吴泳铭进一步宣布追加投入,目标是到2032年将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提升10倍。

这一战略已收获显著成果:阿里云建立起从AI算力、云平台、模型应用到开源生态的全栈技术能力,成功拿下苹果、宝马等产业巨头的合作大单;2026财年第一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三年新高,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阿里旗下“平头哥”自研的AI芯片PPU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多项配置规格接近英伟达H20,标志着阿里在AI核心硬件领域实现了关键突破,为后续的技术竞争建立了“护城河”。高盛、长江证券等机构纷纷看好,认为AI时代的阿里云盈利能力将迎来系统性抬升,带动公司二次价值重估。

3. 组织与生态焕新:回归创业初心,激活创新活力

除了业务与技术层面的调整,马云更注重激活组织的内生动力。他延续了2023年“一拆六”变革中释放的去中心化思路,同时强调“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鼓励员工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创新想法。

在生态层面,阿里重新聚焦中小商家,通过流量扶持、政策倾斜等方式,修复平台与商家的关系,让淘宝的生态多样性得到恢复。而马云在HHB酒吧被网友偶遇的场景,更被解读为一种姿态——这家以“平头哥”命名的酒吧,象征着阿里“无所畏惧、持续创新”的精神内核,也传递出公司重拾轻松创新氛围的信号。

组织与生态的焕新,直接转化为业务创新的动力。从淘宝闪购的快速起量,到阿里云的技术突破,再到跨境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的协同发展,阿里重新展现出互联网巨头的执行力与创新力。

市值狂飙背后:市场信心的全面回归

阿里的三大动作,最终转化为资本市场的强烈认可。2023年末,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过阿里,成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而到2025年11月,阿里港股市值已重返近3万亿港元,重新遥遥领先竞争对手,实现了“万亿市值回归”的逆袭。

这波市值上涨,本质是市场对阿里战略转型的认可:消费业务整合解决了增长瓶颈,打开了即时零售的巨大想象空间;AI+云的布局踩中了技术变革的风口,形成了新的核心竞争力;而马云的回归与组织焕新,则消除了市场对公司发展方向的疑虑。高盛在报告中预测,2026至2028财年阿里合计资本开支将达4600亿元人民币,远超此前目标,显示出机构对其长期发展的信心。

对于竞争对手而言,阿里的强势复苏无疑带来了巨大压力。在电商领域,淘宝闪购的爆发让即时零售赛道的竞争更趋激烈;在云服务与AI领域,阿里云的技术突破与规模投入,也让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曾经的“追赶者”如今面临“巨头归来”的挑战,如何应对阿里的战略攻势,成为摆在所有竞争对手面前的难题。

结语:伟大的公司永远在改革的路上

阿里的逆袭,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复苏,更印证了“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的商业逻辑。马云的回归,带来的不仅是战略方向的调整,更是创业精神的回归与组织信心的重塑。三大核心动作看似独立,实则形成了“消费业务保基本盘、AI技术攻制高点、组织生态强内生力”的三位一体格局,让阿里在行业变革的关键节点重新抢占了先机。

当然,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永无止境,AI电商的赛道才刚刚开启,阿里的复苏之路还需要持续的创新与执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家经历过风雨的互联网巨头,在创始人的带领下重新找回了方向与活力。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阿里逆袭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未来在AI电商赛道,阿里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才能稳住优势?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别忘了关注我,后续带大家追踪更多科技巨头的战略变革与行业动态。

来源:周程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