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能源发展 | 创新实干铸港魂——看黄骅港牢记嘱托破浪前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1:08 1

摘要: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工作,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并赴多个能源企业考察,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为能源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即日起,本报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能源发展”专栏,全

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工作,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并赴多个能源企业考察,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为能源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即日起,本报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能源发展”专栏,全面展示能源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奋力推进能源革命的思路举措、经验做法、成果成效。敬请关注。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踏上黄骅港的土地。海风依旧裹挟着咸湿气息扑面而来,眼前景象却令人震撼不已。

巨型货轮整齐排列在码头,装卸机械臂上下挥舞,将煤炭高效转运;传送带蜿蜒如龙,源源不断输送着“黑金”,轰鸣声交织成激昂的建设乐章。这座现代化能源大港正强势崛起,迸发出磅礴力量。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黄骅港视察,他的话语如洪钟般在这片土地上回响:“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两年来,总书记的嘱托成为黄骅港人心中的航标,激励着他们奋勇前行。

以奋斗为楫

在严峻挑战中破浪前行

方向是行动的灯塔,只有锚定正确的方向,奋斗的力量才能凝聚成破茧成蝶的璀璨光芒。

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骅港务”)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内化于心,融入黄骅港务发展的每一项落实举措中、每一个岗位的日常工作中、每一位员工的行为规范中。

作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第一大下水港,每年超2亿吨煤炭从黄骅港出港,占北方煤港总量30%以上,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2024年,黄骅港务完成货物吞吐量22583万吨,创开港以来新纪录。煤炭下水量21435.5万吨,连续6年居北煤南运港口首位;散杂货吞吐量816.8万吨,同样达到开港以来最高水平。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黄骅港人忘我的艰辛付出。

2024年初,黄骅港遭遇罕见持续大幅降温,运煤列车大面积冻车。翻车机卸完煤后,车厢内冻煤如顽石般难以清理。为保障列车安全,黄骅港务紧急将清煤员工从400人增至1000多人。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夜中,工人们手持铁镐、铁锹,奋力“抠”下冻煤,双手冻得通红也绝不退缩,最终清理冻煤列车766列。

同年11月,黄骅港因大风封航77小时,创开港以来最长封航纪录。黄骅港务迅速启动“10+10”保供机制,依靠精准天气预报和“港口—海事”应急保障机制,经过三天三夜奋战,实现港口不堵、运输通畅。

2024年,黄骅港航道回淤量达开港以来最大值,疏浚单位全员进入“战时状态”,9艘挖泥船在大风过后立即投入清淤作业,为全年生产目标奠定基础。

黄骅港务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潘攀告诉记者,今年,黄骅港务面临严峻考验。截至3月5日,煤炭运输年计划进度量欠量410.4万吨,达到最高峰。黄骅港人迎难而上,3月、4月煤炭下水量连续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即便4月11~13日遭遇60小时强风封航,截至5月9日,黄骅港务仍实现反欠为超,装船量较年计划进度超12.9万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执创新之桨

在二次跨越中勇立潮头

站在煤五期工程建设现场,吊塔林立,机械轰鸣,工人们忙碌穿梭……黄骅港务的二次跨越新征程,正从这里开启。

五期项目筹备组技术设备科副科长代晓雪告诉记者,煤五期工程建成后,煤炭运输能力将从2.1亿吨跃升至2.6亿吨,成为全国最先进的智能化、绿色化煤炭港口。与之南北相对的8万吨级油品码头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主体施工已完成70%,建成后将承担渤海湾及南海海洋原油上岸运输功能。

沿着海岸线,黄骅港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在江苏泰州、谏壁等地谋划港口布点,以黄骅港为母港,强基扩能多地港务。2024年底,黄骅港务与多家公司签署内陆港业务合作意向书,成立鄂尔多斯市内陆无水港;今年4月,又联合打造“黄骅港—广西”双向重载运输航线,港口产业物流网链初步成型。近两年,黄骅港务挖掘非煤业务潜力,建设散杂货码头,推动泊位口岸开放,开通多条集装箱航线,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已具雏形。

创新是黄骅港务发展的核心动力。黄骅港务的922名员工,人均专利约0.6个,创新力量雄厚。

近两年,黄骅港务不断探索突破,发布煤炭码头自主可控智能生产操作系统,参与多项试点示范工程,两项交通强国试点项目高分通过验收。今年5月,成功实现S8堆料机核心工控系统全栈式自主可控技术示范化部署,为港口核心装备国产化替代树立典范。

下一步,黄骅港务将紧握创新之笔,在生态发展上持续发力,全力建设“零碳港口”。立足产业优势,加强煤五期工程管控,打造精品工程;强化煤与非煤优势互补,推动港口吞吐能力提升至3亿吨,稳固国家能源“压舱石”功能。同时,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黄骅港务正以忠诚与实干镌刻发展丰碑,为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破浪前行。

来源:中国电力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