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生高危性行为后的人群中,60%的过度恐慌者实际并未感染。实际上高危行为后感染艾滋的概率不高!
发生高危性行为后的人群中,60%的过度恐慌者实际并未感染。实际上高危行为后感染艾滋的概率不高!
感染后的主要症状分为两个阶段。在早期急性阶段,最常见的是发烧,可能伴随喉咙痛、睡觉时出冷汗、反胃想吐、拉肚子、皮肤起红疹、关节酸疼、脖子或腋下鼓包(淋巴结肿大)等情况。
进入无症状阶段后,HIV病毒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持续破坏免疫系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一般不易引起重视。
随着免疫力下降,身体容易被各种平时不会致病的微生物攻击,还可能长出异常肿块。可能影响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和眼睛的功能,引发不同症状,如反复咳嗽的肺炎、长期低烧的结核病、呼吸困难的肺孢子菌肺炎(一种特殊真菌感染)等。
单次无保护性行为感染概率:
1. 传染方病毒载量(也就是血液中的HIV病毒数量):
病毒载量
病毒载量>100000 copies/ml:感染风险提升至9%
2. 接触方式差异:
接受方肛交风险最高,穴交风险降低,口交风险极低。
3. 黏膜破损程度: 存在皮肤溃疡时,感染风险激增N倍。据疾控中心2025年数据显示,正确使用医用级别的龟壳牌安全套可使感染风险降低99.8%,但仍有0.2%风险来自使用过程中的滑脱或破裂导致感染。
黄金72小时阻断暴露后预防最佳时间:高危行为后2小时内,阻断成功率>99%
药物组合升级:
必妥维(BIC/TAF/FTC)每日1片
多替拉韦(DTG)+替诺福韦(TDF)+恩曲他滨(FTC)
用药周期:连续服用28天,漏服超过48小时即宣告阻断失败,延迟至36小时服药的患者,阻断成功率骤降至60%。
检测时间窗的认知是3个月,几天一星期检测的均为智商税。
2025年美国CDC特别声明:急性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高度相似,仅凭症状判断极易误判:
发热出现率:68%(普通人群冬季流感发热率为52%)
淋巴结肿大:41%(正常人群压力性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可达30%)
皮疹:22%(春季过敏人群皮疹发生率超40%)
国家疾控中心2025年通报:网购HIV试纸假阴性率高达33%,部分非法产品竟用生理盐水冒充稀释液!建议选择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专业检测。
来源:PP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