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博会是行业风向标,上汽大众的进博阵容不仅是自身里程碑,更成为合资车企转型标杆——竞争力转向协同创新后,双向赋能是破局关键。过去合资车企依赖海外技术单向输出,上汽大众则彻底打破这一格局:ID. ERA以中国需求驱动技术创新,以德国技术满足用户需求;奥迪E5 S
进博会是行业风向标,上汽大众的进博阵容不仅是自身里程碑,更成为合资车企转型标杆——竞争力转向协同创新后,双向赋能是破局关键。过去合资车企依赖海外技术单向输出,上汽大众则彻底打破这一格局:ID. ERA以中国需求驱动技术创新,以德国技术满足用户需求;奥迪E5 Sportback融合中国智能科技与德系理念,形成基于本土的核心竞争力。上汽大众的样本价值在于,证明合资车企韧性源于海外技术积淀与本土市场洞察的结合。其全链条协同模式,为同行提供了新能源转型期可复制的发展路径,推动行业从“技术追随者”向“生态构建者”跨越。
全势能产品布局,展现合资车企的韧性样本
在进博会这一国际化舞台上,产品即语言。上汽大众ID. ERA作为大众品牌首款增程式全尺寸SUV概念车,以“高辨识、高智感、高情感”三大理念,展现出上汽大众在新能源技术路径上的多元探索。而奥迪 E5 Sportback则以3.4秒破百的性能实力、AI赋能的智能座舱与quattro智能四驱系统,彰显出德系基因与中国智电科技的深度融合。再加上连续三年服务政要接待的上汽奥迪A7L,这三款车型共同构成一幅“全势能”产品图景——从燃油到纯电,从概念到量产,从本土到全球,上汽大众正以清晰的型谱规划与技术路线,回应市场对合资车企“转身慢”的质疑。
正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所言:“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已形成卓越、高效的生态体系。”上汽大众正是这一体系的典型代表。其40余年的体系积淀,不仅是产能与渠道,更是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握与对技术路线的持续迭代。
“德国品质+中国智慧”,共创共赢的产业新范式
进博会不仅是各国展品的秀场,更是合作模式的摇篮。上汽大众在展台之外,还吸引了中外媒体团专程前往安亭试车场,实地体验奥迪 E5 Sportback的驾驭质感与智能交互。
这背后,是上汽奥迪AUDI智造基地作为合资2.0“美美与共”载体的成功落地。该基地以工业4.0标准打造,年产能达36万辆,不仅是奥迪E5 Sportback的诞生地,更是中德双方在研发、制造、供应链等环节深度协同的缩影。
从上汽大众ID. ERA搭载的EA211 1.5T EVO II发动机,到奥迪 E5 Sportback搭载的全新AUDI OS操作系统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辅助驾驶系统,无不体现“全球资源”与“中国智慧”的双向赋能。这种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本土化竞争力,也为全球产业协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破局路径。
油电同进、智电同行,上汽大众的2026棋局
在行业舆论仍纠结于“油电之争”时,上汽大众已明确提出“油电同进、油电同智”的战略方向。上汽大众ID. ERA以增程技术开启“全势能”布局新篇章,以奥迪 E5 Sportback重新定义“豪华智能电动出行”。二者共同指向一个未来:技术路径可以多元,但智能体验必须同步进阶。
根据规划,2026年起上汽大众将密集投放多款全新新能源车型,涵盖插混、增程、纯电三大路线。到2030年,上汽大众大众品牌更将推出超20款新车型。这不是简单的产品堆砌,而是基于四大智能化生产基地、清晰技术路线与本土化生态合作的结构性布局。
第八届进博会的全球聚光灯下,上汽大众的展台早已超越“新车展示”的传统意义。当行业内关于“合资模式是否滞后”的讨论此起彼伏,这家与中国市场共生四十载的企业,用触手可及的产品实力与清晰可见的技术布局,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应。展台上的每一款车型,都烙印着“德国品质+中国智慧”的双重基因——严谨的制造标准筑牢安全底线,贴合本土用户习惯的智能座舱与出行场景解决方案,则精准击中市场需求。
合资车企的转身,从不是追求转瞬即逝的速度,而是打磨稳扎稳打的底气。上汽大众以全产业链的体系力为支撑,将德国工业的精密与中国市场的敏锐深度融合,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浪潮中,既守住了品质初心,又踩准了创新节奏。这不仅是对行业质疑的有力回应,更是为合资模式的韧性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解。
来源:家快说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