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的确,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后一度导致一些西方国家暂停放缓核电发展,但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减排压力增加,核能正迎来新一轮全球范围的复苏,预计2050年全球核能将突破11亿千瓦。
为何西方国家大多在去核电,而中国却大力发展核电?不怕核泄漏吗?
先说结论,“西方国家大多在去核电”已经是老黄历了。
的确,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后一度导致一些西方国家暂停放缓核电发展,但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减排压力增加,核能正迎来新一轮全球范围的复苏,预计2050年全球核能将突破11亿千瓦。
早在2023年时,22国联合发起的“三倍核能宣言”,就明确了核电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地位。
美国、俄罗斯、法国等传统核能大国纷纷制定复兴计划:美国提出2030年部署先进核能技术,俄罗斯计划2045年核电占比达25%,法国宣布新建6-14座反应堆。新兴国家如波兰、土耳其、沙特等30余国也加入核电建设行列。
尽管德国已对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的两座冷却塔实施爆破拆除,这仅涉及核裂变设施,目前来看并未影响核聚变领域的研发进程。
今年,德国新任总理默茨明确表示,将积极推动核聚变技术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的发展。
2025年6月11日,德国核聚变初创企业Proxima Fusion成功筹集1.3亿欧元,成为欧洲私营核聚变领域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该公司正致力于建造仿星器——一种有望替代当前主流托卡马克装置的可控核聚变装置。托卡马克装置目前是全球研发投入最多、技术最成熟,也最接近实现核聚变点火的路线。
在此也特别说明,德国虽然拆除核电站的两座冷却塔,但其能源消费中仍包含核电成分——主要来自从法国进口的电力,而法国电力主要来源于核电。
此外,各国政府还通过立法、资金扶持推动核能发展。比如美国,自2023年以来已推动先进反应堆、铀供应、核废物管理、监管改革等相关立法议案近40项,2023财年向核能办公室拨款17.7亿美元。俄罗斯政府陆续发布有《21世纪上半叶核能发展战略》等多份战略政策文件,投入10亿美元推进快堆与闭式燃料循环技术。法国《加速核能发展法案》、英国《能源安全战略》也都明确提出促进核能发展的具体举措。
在此多说几句,从发展堆型来看,《中国核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5)》指出,从全球核能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第三代核电技术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核电建设的主流堆型。除此之外,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小堆)由于其准固有安全性、模块化、部署灵活等特点,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和研发。
聚变技术研发持续升温,多个国家合作的聚变实验堆工程ITER预计最早于2039年能进行首次氘氚演示试验。美2024年6月发布《聚变能战略》提出2025年制定出国家聚变科技路线图、21世纪30年代启动聚变中试厂、21世纪40年代实现商业聚变部署。截至2024年6月,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145项核聚变装置研发和建设,全球正加快推进可控核聚变技术攻关和商业化进程。
再回到网友关切的核泄漏问题。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在计划停堆进行检修之前,做汽轮发电机甩负荷实验。在不具备甩负荷实验条件的情况下,管理层仍坚持实验,又出现一系列操作错误,发生了堆芯熔化和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的事故。事故表明,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判断失误,加上反应堆设计缺陷,特别是没有安全壳等是导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正是这次惨痛教训,让全球核电界深刻认识核安全的重要性,并推动全球核安全标准进行了升级革新。事实上,每一次事故的发生,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吸取事故经验教训,使核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性能安全持续改进,确保核电站安全高效地为人类发展服务。
来聚焦我们国家,我国核电建设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历经几十年发展,构建了一套严格的核安全监管体系。
一是,科学选址,从源头规避风险。为了防止放射性的意外泄漏,核电站厂址对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等环境都有着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些要求都已经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只有满足要求的厂址,才有可能得到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的批准。
二是纵深防御,多重保护。核电站的设计遵循“纵深防御、多重保护和多样性”的原则。
核电站设置了四道安全屏障,严防放射性物质泄漏。
同时,重要工艺参数和设备尺寸都留有充分的裕度,具有相当大的安全系数。关键的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都同时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一旦一套发生故障,另一套立即自动投入运行。反应堆运行一旦出现异常,快速停堆系统立即起作用,安全棒快速降落,使反应堆停堆。一旦发生事故,一套完善的专设安全设施自动投入运行,从各个方面控制事故的发展,使其恢复到安全状态。
三是高标准设备制造与严格现场施工。核电站设备制造包括核岛主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冷却剂泵、稳压器等)、安全系统的设备和通用设备(例如罐、泵、电动机、热交换器等)、常规岛主设备(汽轮机、发电机、给水泵、汽水分离再热器、主变压器等)以及通用设备的制造、检验、质量监督要求等。
对于核级设备,我国有独立的核安全监督部门进行监督审查。监督部门对核设备制造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只有具备资质的企业,才能制造核级设备。
另外,现场施工是核电站整个安全管理环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通过差异化质量保证等级和关键控制点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满足最高安全标准。
四是全周期运营管理。核电站运行安全规定中明确规定:核电站的管理必须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核电站的管理覆盖决策、运行、支持和审查。其核心就是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的三大要素:反应性必须得到控制、反应堆的热量必须得到及时导出、放射性的后果必须得到包容。
五是与国际接轨的独立行业监管。我核电站的建设虽然起步晚,但是,核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起点高,并与国际接轨。一是国家颁布了一整套的核安全法规标准,在核安全方面基本采用了国际标准。二是核电站的设计和建造都为保证核安全而采取严密的手段和严格的措施。三是我国有独立的核安全监督和环境监督政府部门,对核电站的建造和运行实行许可证制度,实施严格的审查和监督。
来源:乔川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