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属必看!当精神病人发病时,我们该怎么办?
亲爱的家属朋友们,你们辛苦了。
在陪伴亲人抗击精神疾病的道路上,最让人焦虑和无助的,莫过于药物疗效不佳,而患者又出现各种危急症状的时刻。看着亲人被病痛折磨,自己却不知如何是好,这种心力交瘁,我们感同身受。
当常规治疗遇到瓶颈,我们更需要科学的应对策略。今天,我们就来针对几种常见的危急症状,聊一聊作为家属,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一、当患者深陷“幻听”时
患者的表现: 可能会自言自语、侧耳倾听、对空大骂、或无故发笑。他们完全相信声音的真实性,内容可能是命令、辱骂或评论。
家属的错误做法:
争辩与否定: “根本没人说话!是你想多了!” 这会加剧患者的孤立感和不信任。
嘲笑与不耐烦: “你疯了吗?哪有声音!” 这是对患者痛苦的无视。
在了解病患的情况后,家属更应该对病患以同理心的方式面对,教导病患认识幻听,加强其现实感,尤其要警惕命令他自残或伤人的“声音”。一旦发现,必须立即提高警惕,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悄悄记录下幻听出现的时间、频率和大概内容,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二、当患者固守“妄想”时
患者的表现: 坚信一些不符合事实的念头,如被监视、被迫害、有特殊身份等。他们对此深信不疑,逻辑上难以被说服。
家属的错误做法:
摆事实、讲道理: 试图用大量证据去推翻他的妄想,这通常是徒劳的,甚至可能引发激烈的争吵。
假装认同: 附和他的妄想观点,这会强化他的病态信念。
面对这些妄想时,我们应该要保持中立态度,不需要去附和病患妄想,也不需要反驳病患的妄想内容,过度反驳病患可能会出现反效果。
在病患症状稳定后与其讨论其内容,增加病患对妄想的了解,如果他的妄想不涉及危险,可以尝试将对话引导到现实、安全的话题上。
三、当患者流露“自杀意念”时
患者的表现: 可能直接说“不想活了”,或间接表现为交代后事、赠送珍贵物品、行为突然平静等。极度抑郁后的突然“好转”尤其需要警惕。
家属的错误做法:
认为他只是“说说而已”: 任何关于自杀的言论都必须被认真对待!
刺激或指责: “你太自私了!”“你想过家人吗?” 这只会加重他的负罪感和绝望。
家属平时就应对患者情绪多加观察,若病患出现与过去不一样的行为,例如变得忧郁、不说话,或是突然变得开朗,跟亲近的人告别,此时自杀危险性较高。
家属不要去责备或批评病患的自杀意念,应该多花时间陪伴病患,平静、关切地问:“你刚才说的话让我很担心你,你是有伤害自己或结束生命的想法吗?”
在此危机阶段,绝对不要让患者独处,并且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场马拉松,家属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只有你状态稳定,才能成为患者最坚实的依靠。
愿这份手册能给您带来一些力量和方向。前路虽难,但爱与科学,是我们手中最亮的灯。
来源:健康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