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类人早晚会走到社会顶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10:50 1

摘要: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

很喜欢一句话: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

我身边有一些人,他们总是抱怨命运不公,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却始终在原地踏步。

我仔细观察过那些真正爬上金字塔顶端的人,发现他们身上都有相似的“基因”:执行力强、做事专注、爱学习。

01

执行力强

网上有句话很火:“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如果你身边也有一些执行力强的人,就会知道,他们从不把时间浪费在空想和纠结上。

他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一旦瞄准目标,就会立刻行动,哪怕中途遇到阻碍、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都是边做边调整。

自媒体博主李子柒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年她决定拍短视频时,既没有专业团队,也没有拍摄经验。

她就扛着三脚架和手机就进了山。拍不好就重拍,角度不对就调整,光线不足就等到天亮再试。

她为了呈现一道传统美食,可以花几个月时间种水稻、收稻谷、磨米粉,最后用5分钟的视频还原古法工艺。

她在采访中被问道:“你不怕失败吗?”她说:“先干了再说,失败了就重来。”

你看,正是这股“说干就干”的狠劲,让她从一个农村姑娘变成了全球粉丝过亿的顶流IP。

心理学上有个“2分钟法则”:如果一件事能在2分钟内开始,你就赢了大多数人。

一个执行力强的人,从不等待“完美时机”。

他们早就明白:人生不是做菜,不能等所有材料都备齐了才下锅,都是边做边积累心得。

02

做事专注

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像睁大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专注,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能力。查理芒格也说到过这个词,只有专注一件事,投入足够的精力,才能把一件事做成。

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一个做木匠的大叔,他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做椅子。

别人用机器一天能生产几十把椅子,他用手工慢慢打磨,三天才做一把。也有人背后说他傻:“现在谁还买手工椅子?”

他说自己也听过各种各样的声音,但都不为所动,继续研究榫卯结构、木材特性,甚至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弧度,亲自去山里观察人坐着的姿势。

过去这么多年了,很多流水线上生产的廉价椅子逐渐被淘汰,而他的手工椅却成了高端定制家具,一把能卖上万元。

现在他开了工作室,也收了一些徒弟,他现在依然每天雷打不动地工作8小时。就想他说的:“我这辈子就靠‘专注做椅子’养活一家人。”

《心流》一书中提到: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时,会产生高度的愉悦感和效率。

专注的本质,就是屏蔽噪音,把所有的能量汇聚到一个点上。就像激光,只有聚焦才能击穿钢板。

03

爱学习

我在读股神巴菲特传的时候,了解到他有个著名的“5小时定律”:他每天会花5小时阅读、学习和思考。

他说过:“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而学习,就是让雪球越滚越大的核心动力。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他原本是工地上的水泥工,白天扛水泥,晚上蹲在工棚里看书。别人打牌喝酒,他学CAD绘图;别人抱怨活累钱少,他考下了二级建造师证书。

后来包工头发现他懂技术,让他参与工程图纸设计。他又趁机自学项目管理,跳槽到建筑公司当上了经理。

公司老板很重视他,认为他特别务实、能力和脾气都好,现在手底下管着上百号人。

我们每次聚会,他总说:“我这人没啥天赋,就是爱琢磨。别人觉得学习苦,我倒觉得,学习是普通人翻身的唯一捷径。”

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提出“刻意练习”理论:所有高手,都是通过持续学习突破天花板的。

我一直都认为,一个爱学习的人,永远不会被时代抛下。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一句名言: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那些能走到社会顶层的人,并不是比别人聪明、能干,只不过是早早看透了一个真相:人生没有捷径,但一定有“慢功夫”。

执行力强的人,用行动碾压焦虑;做事专注的人,用深耕对抗浮躁;爱学习的人,用认知打破局限。

或许他们起步慢,但从不懈怠;或许走得难,但从不回头。

记住,这个世界从不辜负默默沉淀的人,你只管努力,时间自会告诉你答案。

来源:谢安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