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车的京东 布下一张大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7:09 1

摘要:2017年12月,蔚来汽车首款量产车ES8正式上市。创始人李斌在发布会上透露,他说服腾讯、百度、京东、小米、联想、新东方等不同行业巨头以公司或创始人个人名义投资蔚来时,最打动人的游说要点是:“(汽车行业百年大变革)这么大的事,你怎么能缺席呢?”

2017年12月,蔚来汽车首款量产车ES8正式上市。创始人李斌在发布会上透露,他说服腾讯、百度、京东、小米、联想、新东方等不同行业巨头以公司或创始人个人名义投资蔚来时,最打动人的游说要点是:“(汽车行业百年大变革)这么大的事,你怎么能缺席呢?”

这次发布会前,章泽天介绍了刘强东(以个人名义)投资蔚来的过程:“李斌就来我们家吃了一顿饭,他花了15分钟讲他的想法,我老公就花了10秒钟说yes!”。

此后数年,刘强东与京东在汽车行业的角色,主要是投资者与线上销售平台,相对边缘。但京东与刘强东一直在谋求机会,以更直接更重要的身份,更深度地参与汽车行业的百年大变革。

11月9日,京东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推出的“国民好车” 埃安UT super 1号车正式发布,新车入手价不到5万元。这是国内A0级小车的有力竞争者,是广汽埃安打开私人消费市场的重磅产品,也是宁德时代首款面向私人市场的换电车型,更是京东汽车业务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役。

外界将京东这一布局称为下场“造车”或再次“卖车”,但这种简单化定义都不足以全面概括京东在汽车行业的野心。除了瞄准4万亿的汽车后市场,抓住TOC端为车主提供买车用车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京东还想发力TOB端,借助其电商平台的强大用户基础与物流优势,在汽车产业链的“研、产、供、销、服”等环节,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正如不造车的华为,对于自己在汽车行业的定位是“帮助企业造好车”。京东汽车的定位,除了帮助企业卖好车,还想帮助企业造好车。两大巨头涉足汽车产业的战略定位相似,都是不亲自造车,但要做汽车产业链上的隐形巨人。

01 不造车的红线

10月14日,京东宣布,将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共同推出“国民好车”,新车将于11月9日正式发布。此消息一发布,京东“下场造车”的新闻快速登上各大新闻媒体头条,引发广泛关注。

随后,京东方面回应称,该款新车是三方联合推出,京东主要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

从此次合作的三方分工看,广汽埃安负责汽车制造,宁德时代提供模块化换电巧克力电池以及换电业务,京东则负责销售,是独家销售渠道。

尽管外界喜欢用又一巨头下场造车这样的简单化标签来定义此事,但其实布局汽车行业十年的京东,对于自己的业务边界有清晰的定义。刘强东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京东不造车,甚至说过:“造车是红线”。

2024年3月,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汽车事业部总裁缪钦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坦言:“这五六年无数人问老刘(刘强东)是不是要造车,但京东一直(以来的)定位是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公司,所以非常清楚(京东)在汽车这件事情上是做好配套、做好服务。”

这样的表态,和华为三令五申表明不造车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也反映出不同领域产业巨头的战略理性。汽车行业的大蛋糕虽然十分诱人,人人都想来分一份羹,但汽车行业是重资产行业,高投入回报周期长,工厂建设、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环节,动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投入。

更关键的是,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监管部门不断提高审批门槛,生产资质非常难拿。对于想要跨界造车的“门外汉”来说,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政策审批成本,都非常高,避开高成本高风险的生产制造环节,发挥自己所长,才是上策。

02 不止是卖车

对于京东此次布局,也有观点认为是卖车,这是各大电商平台数年前都布局的业务,没啥稀奇:“京东此次如此高调,不过是换个名号,好在双十一的电商平台大战中抢占更多风头。”

电商平台涉足卖车,的确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14年,天猫就推出“双11汽车电商节”,吸引50多个汽车品牌、300多款车型参与。当时汽车新零售概念风靡一时,还涌现一批专攻汽车电商的垂直类平台;苏宁、国美等家电龙头也纷纷将汽车电商作为转型重点,希望借助自己的线下渠道优势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但多年过去,汽车电商业务一直雷声大雨点小。

在卖车这件事上,京东也碰壁不止一次。2018年,京东推出京东汽车商城,联合第三方公司“武汉车千线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线下加盟的方式开展卖车业务,一度在全国开设700多家门店。但这一尝试和汽车新零售概念一样,很快成为过眼云烟。

2021年,京东与天际汽车合作,推出“京选好车”天际ME5,尝试线上众筹卖车的模式。这次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卖车,从官方介绍来看,天际汽车将导入京东自造的产品开发能力、零售销售能力以及售后保障能力,京东团队将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市场调研等环节,合作将打通双方零售渠道并接入京东核心服务等。随着天际汽车倒下,此次合作不了了之。

2022年-2024年,京东在沈阳、东莞、宁波、武汉、天津等地开设6大超级体验中心,以下线直营的模式销售新能源汽车,一站式销售10多个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但效果不佳,已经相继闭店。

如今京东与广汽埃安的合作,与此前京东与天际汽车的合作类似,双方的合作不仅仅着眼于卖车环节,还将拓展至上游产品研发、下游售后服务等环节。京东将发挥对用户与市场需求的深度了解,渠道与物流优势,帮助主机厂改进产品设计并提升用户体验。

广汽埃安,作为国有车企重点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曾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对于广汽埃安这样的“国家队”新能源品牌来说,它们生产制造经验丰富技术实力也不弱,但产品不够贴近市场,营销也不像新势力那样会造声势。

广汽埃安成立初期的业绩爆发,主要靠在网约车、出租车市场一枝独秀,但在私家车市场迟迟未能取得成功。如今与京东合作,借助知名电商巨头的线上平台优势,有助于弥补其在营销、渠道方面的短板,打开私人市场。

因此,京东此次与广汽埃安、宁德时代的合作,重点的确是卖车,但又不止于此,卖车之外,它还想借助自己的平台优势,帮助合作伙伴“造好车”,打造比市场爆款还更受欢迎的国民好车。

03 做生态赋能者

在卖车这件事上,京东一再遇挫还要接着再战,主要是因为汽车电商前景光明。传统燃油车时代,汽车销售环节只有厂家指导价,具体定价权掌握在经销商手中,价格不透明;售后服务环节配件众多技术繁杂,同样导致水很深,难以标准化。

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车型配置大大简化,售价全国统一透明,配件大幅减少,这些都有利于汽车销售与售后环节的标准化、透明化,给汽车电商、线上线下融合提供良好基础。

行业研究显示,国内新车市场与后市场已经双双突破4万亿大关。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拥有的庞大用户基础、流量优势与互联网企业基因,不管是在新车市场还是后市场,都是整车企业所需要的优势资源。

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的发言中,缪钦已经讲明了京东对于汽车产业的战略预判以及布局策略。

缪钦认为,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会演变成新的“超大电器”。同时,汽车后市场已经来到了一个临界点,即从供给端驱动变为需求端的拉动,市场上并不缺乏好的产品和产能,破局的关键在于更了解用户、更触达用户和满足用户。

拥有超过6亿的消费者、有2亿多车主的京东,在汽车行业最大的底气是更了解用户。基于此,京东提供一站式的车主服务和全渠道销售的新通路,从C端和B端双线布局,全链路赋能产业链。

TO C端,京东提供一站式的车主服务。这也是此前京东进军汽车行业时布局的重点:2018年上线整车交易平台;2021年成立汽车事业部;2022年将“京车会”升级为“京东养车”。2023年,京东汽车事业部正式独立运营,打造围绕用户“买-配-养-用-换”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

后市场领域,京东养车已构建起规模化网络,拥有出超2200家京东养车门店、超4.6万家合作门店、100余家技术中心、10万认证技师的服务网络,累计服务超300万新能源用户。

TO B端,则是今后京东汽车部门重点开拓的新业务。京东汽车将整合线上生态系统,利用流量、营销工具、用户洞察等能力,助力主机厂、经销商提升交易效率。

从缪钦的发言来看,汽车产业的研、产、供、销、服环节,京东都想参与,但并不是想替代谁,而是做生态赋能者:“在研、产、供、销、服这几个环节,京东凭借供应链技术为主的业务布局,希望全链路地赋能产业链。“

面向B端,京东汽车主要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商品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履约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一方面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自动流转,高效率的链接海量的供应商与客户;一方面将制造商、分销商、代理商等分散的产业链环节链接起来,建立一个万仓合一、万端合一的供应链网络,助力行业降本增效。

此外,无人车项目也是京东汽车生态的重要一环。2016年,京东推出国内首辆无人配送车。目前,京东无人物流车已经迭代至第六代,无人车可续航160公里,最高车速60km/h,集成了高精度定位、融合感知、行为预测、仿真、智能网联等10大核心技术。京东无人车项目是目前行业内最具规模化的L4级别自动驾驶落地场景。京东还把无人车技术分享给合作伙伴,帮助车企优化自动泊车功能。

2024年,京东注册“Joyrobotaxi”商标,这被外界视为京东进军Robotaxi的重要信号。今年京东的招聘中,大量招聘自动驾驶人才。未来,京东希望成为Robotaxi的运营商。

众所周知,谁能在自动驾驶领域实现领先,谁就掌握了技术主导权与行业话语权,委托他人“代工”制造车辆,自己当“甲方”稳居产业生态链王者,这是曾经被吐槽太强势要价高如今备受汽车圈追捧的华为,已经走通的道路。

刘强东曾反思,过去5年,是京东失落的5年,没有创新,没有成长。如今,从推出品质外卖,打破外卖市场格局,再到推出国民好车,全链路赋能汽车产业链,京东开始讲新故事,开辟在3C消费电子业务之外的新增长曲线。

接下来,压力给到阿里、腾讯,看看这两大互联网巨头,将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姿态,切入AI智能时代继续引领科技创新大潮?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出行放大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