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时间11月13日,波特兰开拓者随队记者Mike Richman在个人播客节目中,披露了中国新秀杨瀚森的最新发展规划,明确表示这位年轻中锋预计将在当地时间12月2日至11日期间,被下放到球队发展联盟附属球队“撕裂之城混音队”历练。对于本赛季在NBA赛场上出场
北京时间11月13日,波特兰开拓者随队记者Mike Richman在个人播客节目中,披露了中国新秀杨瀚森的最新发展规划,明确表示这位年轻中锋预计将在当地时间12月2日至11日期间,被下放到球队发展联盟附属球队“撕裂之城混音队”历练。对于本赛季在NBA赛场上出场机会寥寥的杨瀚森而言,此次下放既是联盟新秀成长的常规路径,也暗藏着开拓者基于球队现状的理性考量。
作为2024年NBA选秀大会上的中国面孔,杨瀚森在夏季联赛阶段的表现曾给球迷留下深刻印象。他凭借标志性的身高优势、出色的篮板保护和传球视野,展现出了契合现代篮球的内线特质,一度让外界期待他能在常规赛中获得稳定的替补中锋席位。但夏季联赛的亮点背后,也暴露了他的核心短板——自主得分能力不足,无论是篮下强攻的终结效率,还是中远距离的自主开火能力,都与NBA级别的对抗要求存在差距。
而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开拓者本赛季的战术导向。外界此前普遍低估了球队对“无中锋阵容”和小个打法的执着程度,这种风格在季前赛阶段就已成为球队的核心标签,多套轮换阵容都以灵活的锋线组合为核心,传统中锋的出场时间被大幅压缩。这一战术选择直接影响了杨瀚森的生存空间,让他原本被看好的替补中锋位置变得岌岌可危。
季前赛期间,杨瀚森的表现也未能扭转这一局面。除了对阵犹他爵士队的6分钟登场时间里,他凭借身高优势完成了几次亮眼的篮板和防守表现外,其余场次的出战都显得有些挣扎。面对NBA级别的快速攻防节奏和高强度对抗,他的移动速度、反应速率都暴露出与联赛水准的差距,无论是防守端的换防能力,还是进攻端的战术融入度,都未能达到教练组的预期。
进入常规赛阶段,杨瀚森的处境进一步边缘化,仅获得过零星的3分钟试打机会,且未能在有限时间内交出有说服力的表现。考虑到开拓者本赛季志在冲击季后赛,球队管理层和教练组显然不会为了培养尚未准备就绪的新秀,而牺牲球队的即战力和比赛胜负。在这种“战绩优先”的思路下,暂时减少杨瀚森的NBA出场时间,转而让他通过发展联盟积累经验,成为了合乎情理的选择。
事实上,对于NBA新秀尤其是需要打磨技术的内线球员而言,下放发展联盟是联盟公认的有效培养方式。开拓者的发展联盟附属球队“撕裂之城混音队”成立于2023年,虽然资历尚浅,但主场选址在波特兰北部的波特兰州立大学儿童中心,不仅训练和比赛设施完备,环境适合年轻球员专注成长,更重要的是距离开拓者主队大本营较近,便于球队管理层、教练组和医疗团队近距离监控球员的训练状态、比赛表现和身体情况,随时调整培养计划。
尽管发展联盟的整体竞争水平与NBA存在差距,尤其是七尺以上的优质长人数量稀缺,无法完全模拟NBA赛场上的内线对抗强度和战术针对性,但对于杨瀚森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获得充足的比赛时间和球权。与NBA赛场上“垃圾时间”的零星出场不同,发展联盟的比赛中,他将有机会完整参与球队的攻防战术,在持续的实战中打磨自主得分技巧、提升对抗下的终结稳定性,同时积累处理关键球的经验,这些都是坐在NBA替补席上无法获得的成长养分。
回顾开拓者近年来的新秀培养模式,不难发现下放发展联盟是球队的常规操作,并非针对杨瀚森的特殊安排。2023年的二轮秀吕佩尔,在新秀赛季就曾被下放到发展联盟出战21场,通过实战积累迅速适应了职业篮球节奏;2023年首轮第23顺位选中的克里斯-穆雷,由于在NBA赛场缺少出场机会,也曾被下放至发展联盟出战8场,在那里找到了比赛状态;上赛季,吕佩尔再次获得11场发展联盟出战机会,贾巴里-沃克等年轻球员也有过短暂的下放经历。这些案例都证明,开拓者将发展联盟视为年轻球员的“成长孵化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新秀完成从大学篮球或国际篮球到NBA的过渡。
从目前的球队阵容来看,开拓者的中锋位置上,克林根和罗威的健康状态良好,两人凭借更成熟的比赛经验和更契合球队小个打法的灵活性,占据了主要的轮换时间。在NBA常规赛赛程密集、球队训练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杨瀚森确实暂时没有太多获得实战锻炼的空间。而Richman透露的12月2日至11日这一下放窗口期,更是经过了球队的精心考量——这段时间内,撕裂之城混音队将连续迎来5个主场比赛,无需长途旅行带来的体能消耗,杨瀚森可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集中参与比赛,短时间内快速积累实战经验;同时,开拓者的教练组和管理层也能方便地前往现场观战,第一时间评估他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是否召回、何时召回提供决策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下放发展联盟之前,杨瀚森仍将跟随开拓者主队出征客场,体验NBA的客场比赛节奏和职业球员的日常准备流程。这一安排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新秀而言,适应NBA的赛程强度、客场旅途的调整方式、赛前备战的细节流程,都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这段时间的耳濡目染,杨瀚森可以学习老队员的职业态度和比赛经验,为后续回归NBA赛场做好铺垫。
对于杨瀚森来说,此次下放发展联盟并非职业生涯的“倒退”,而是一次针对性的“充电”。作为一名拥有独特身高和传球视野的内线球员,他的身上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但NBA的竞争残酷性要求他必须快速弥补短板。发展联盟的赛场将为他提供一个低压力、高曝光(对球队而言)的成长平台,能否抓住这次机会,在充足的出场时间里提升自主得分能力、适应职业对抗节奏,将直接影响他未来在NBA的发展前景。
而对于开拓者而言,这也是一次“双赢”的选择:既不影响球队冲击季后赛的短期目标,又能为球队的未来储备人才,延续了球队一贯的新秀培养逻辑。随着12月的临近,杨瀚森的发展联盟之旅即将开启,相信无论是中国球迷还是开拓者管理层,都期待着他能在那里交出亮眼表现,早日具备在NBA赛场立足的实力,未来重返开拓者阵容,为球队的攻防体系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位中国年轻中锋的成长之路,期待他在发展联盟的赛场上实现突破,稳步迈向更高的舞台。
来源:幻觉mNgD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