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 月 12 日正午,张家界天门山 999 级天梯上的一声金属碰撞,打破了山谷的宁静。奇瑞风云 X3L 在攀爬这处垂直落差 150 米的 “天险” 时突发失控,向后溜滑撞断 12 米护栏,这段 47 秒的惊险视频 24 小时内席卷全网,相关话题播放量超 30
11 月 12 日正午,张家界天门山 999 级天梯上的一声金属碰撞,打破了山谷的宁静。奇瑞风云 X3L 在攀爬这处垂直落差 150 米的 “天险” 时突发失控,向后溜滑撞断 12 米护栏,这段 47 秒的惊险视频 24 小时内席卷全网,相关话题播放量超 30 亿次。13 日凌晨,奇瑞汽车发布千字致歉声明,4 次提及 “抱歉”,承诺赔偿修复损失,却依然难以平息公众的质疑与愤怒 —— 这场筹备两月的极限营销,终究沦为了暴露安全漏洞与行业浮躁的 “惊魂时刻”。
事情的来龙去脉,藏着太多本可避免的疏漏。为了给刚上市的风云 X3L 造势,奇瑞早在 9 月就敲定 “天门山挑战” 方案,执行副总裁更是放出 “路虎能做到,中国奇瑞也能做到” 的豪言,试图借民族情绪与极限场景实现 “破圈”。为此,景区封闭天梯两天,2300 余名游客的行程被迫调整,只为给这场商业测试让路。可光鲜的营销包装下,是严重缺位的安全管理:负责执行的公司成立仅 6 个月,毫无大型极限测试经验;号称 “三重保险” 的安全防护绳,卸扣竟是网购的 35 元廉价品,未做任何拉力测试;原计划 3 次全流程演练被缩减为 1 次平地模拟,驾驶员也缺乏极限路况操作经验。当车辆行至第 632 级台阶时,卸扣意外脱落、防护绳缠绕车轮,这场仓促上阵的 “性能秀”,最终以撞毁护栏的方式狼狈收场。
奇瑞的致歉声明,看似态度诚恳,实则避重就轻。声明中将事故归结为 “卸扣意外脱落” 的偶然事件,承认 “风险预估不足、细节把控疏漏”,却对资质缺失、成本压缩、流程简化等核心问题避而不谈。网友的质疑一针见血:“35 元的卸扣能叫意外?选型错误、安装不规范才是真相”“所谓反思太空泛,连测试团队有没有资质、演练了几次都不敢说”。更讽刺的是,声明中 “全力赔偿” 的承诺,直到事发三天后才落地,最终支付的 126 万元损失费用,对比 200 万元的场地使用费与海量曝光量,更像一笔 “营销成本” 而非责任担当。这种模板化的危机公关,或许能暂时平息舆论热度,却修复不了公众对品牌的信任裂痕,更弥补不了公共资源被滥用的伤害。
这场悲剧的背后,是汽车行业愈演愈烈的畸形营销内卷。近年来,为了在存量市场中突围,不少车企放弃了技术研发、品质提升的正道,转而沉迷于 “极限挑战” 的流量狂欢:沙漠飞车、悬崖盲驾、陡坡攀爬,各种惊险刺激的场景成为营销标配,仿佛谁的测试更极端,谁的产品就更优质。奇瑞并非个例,2023 年其旗下车型就曾在沙漠测试中出现减震器断裂,2024 年的悬崖盲驾挑战还引发交通拥堵,却始终未能吸取教训。这种 “博眼球高于一切” 的营销逻辑,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误导,更是对安全底线的漠视 —— 汽车性能的优劣,本该由碰撞测试、耐久性实验等科学数据支撑,而非靠一场场拿公共安全冒险的 “杂技表演” 来证明。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共景区的商业化迷途。天门山 999 级天梯作为国家 5A 级景区的核心景观,设计用途是供游客通行,护栏抗撞击标准仅为 500 公斤,根本无法承受 1.6 吨重的汽车冲击。可景区为了收取 150 万 - 200 万元的场地费,不仅擅自改变旅游资源用途,还参与活动策划、提供安保支持,却对明显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近年来,这里已先后承接轮胎测试、速降挑战等多起商业活动,公共资源沦为盈利工具,游客权益与生态安全被抛诸脑后。按照《旅游法》规定,景区不得擅自改变旅游资源用途,此次事故也暴露了监管层面的漏洞 —— 此类高风险商业活动如何备案?安全评估由谁负责?赔偿标准如何界定?这些问题不解决,今天是奇瑞撞坏护栏,明天可能就会有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
从始祖鸟 “炸山” 营销到奇瑞撞毁天梯,近期频发的事件正在敲响警钟:品牌的立身之本,从来不是流量与噱头,而是责任与底线。对于车企而言,与其花费巨资搞极限挑战,不如把钱用在核心技术研发、产品品质提升上,用实实在在的用户体验赢得市场;对于景区来说,公共资源的价值在于普惠大众,而非为商业营销 “开绿灯”,守住生态安全与游客权益的底线,才是长久发展之道;对于监管部门,更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明确高风险商业活动的审批流程、安全标准与责任划分,杜绝 “重收益、轻安全” 的乱象。
来源:涛哥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