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2日的A股市场,说不上大起大落,但也让不少投资者捏了把汗。沪指勉强守住4000点关口,最终微跌0.07%,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也分别下跌0.36%和0.39%,全市场成交19649.49亿元,比前一天少了近500亿元。打开市场温度计一看,69°的读数处于
11月12日的A股市场,说不上大起大落,但也让不少投资者捏了把汗。沪指勉强守住4000点关口,最终微跌0.07%,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也分别下跌0.36%和0.39%,全市场成交19649.49亿元,比前一天少了近500亿元。打开市场温度计一看,69°的读数处于较高区间,既不算狂热也不算低迷,这种行情下,哪些ETF还能吸引资金关注?持仓的投资者该如何把握节奏?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聊透。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市场整体情况。有知有行的市场温度数据显示,11月12日全市场温度69°,按照行业通用标准,这个数值介于60°-80°的较高区间,说明市场整体估值不算便宜,但也没到泡沫化的程度。从资金流向来看,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441.94亿元,沪深300、创业板、科创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流出,只有银行、少数防御性板块逆势获得资金青睐,其中银行业净流入25.05亿元,成为当天资金最扎堆的领域。
这种资金“避高就低”的态势,其实反映了当前投资者的观望情绪。毕竟市场在4000点附近震荡,前期涨得不错的科技、光伏等板块出现调整,大家不敢盲目追高,转而投向业绩稳定、估值合理的防御性板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大盘整体调整,依然有不少主题ETF凭借过硬的行业逻辑和业绩表现,吸引了资金逆势布局,这也是我们持仓者需要重点关注的信号。
首先要提的是自由现金流ETF,11月12日当天收涨0.33%,看似涨幅不大,但主力资金净流入高达8990.92万元,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一,全天成交额也突破了5.8亿元。可能有投资者不太明白,自由现金流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专业,其实简单说就是企业实实在在能拿到手的现金,这个指标越稳定,说明企业经营越扎实,抗风险能力越强。在当前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资金更倾向于配置这类质地优良的标的,这也是这只ETF能逆势吸金的核心原因。对于持仓的投资者来说,这种资金持续流入的趋势,说明市场对其投资逻辑的认可,后续可以重点关注其跟踪指数的成分股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变化,只要核心逻辑不变,就不用过分担心短期波动。
再看卫星产业ETF,11月12日卫星ETF收涨0.57%,主力资金净流入2426.11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另一只卫星ETF当天融资净买入190.89万元,连续三天累计净买入超过313万元。融资净买入意味着投资者愿意借钱买入,这是对板块长期前景非常有信心的表现。卫星产业为啥这么香?其实跟行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现在全球对通信、遥感、导航的需求越来越大,5G和物联网技术又进一步推动了卫星应用的普及,整个行业市场规模正在持续扩大。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卫星产业涉及的技术门槛高,单个企业的风险也大,通过ETF投资就能分散风险,分享整个行业的成长红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卫星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后续要关注国家航天产业相关政策的落地情况,以及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不能只看短期资金流入就盲目加仓。
接下来是今年的“明星选手”——人工智能主题ETF,以华夏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为代表,截至目前年内收益率已经达到72.5%,即便11月12日所在的科技板块整体调整,依然保持了稳健表现。AI赛道能持续走强,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技术迭代快、应用场景广、政策支持力度大。现在深度学习算法不断优化,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数据积累也越来越丰富,AI已经从实验室走进了各行各业。
金融领域的智能投顾、医疗领域的辅助诊断、教育领域的个性化学习,还有制造业的智能调度,到处都能看到AI的身影。根据麦肯锡报告,到2030年AI有望为全球GDP贡献13万亿美元的增长,这个市场空间可想而知。而且我国十四五规划已经把人工智能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地方政府也在AI新基建上大力投入,政策红利还在持续释放。对于持仓AI主题ETF的投资者来说,虽然年内已经赚了不少,但不能掉以轻心,要关注行业算力需求变化和技术突破进展,避免追涨杀跌,长期持有才能更好地分享行业红利。
另外一只表现亮眼的是南方中证创新药ETF,年内收益率达到58.6%,11月12日在市场调整的情况下,凭借医药板块的防御属性,表现依然抗跌。创新药之所以能成为资金的“避风港”,离不开政策、需求和技术三大支撑。政策上,国务院《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延续到2025年,从研发、审批到市场准入都有扶持,临床试验审批时间从60个工作日压缩到30个,还能享受税收优惠。
需求端,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增多,对创新药的临床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医保目录新增了38种“全球新”创新药,让更多患者能用上好药。技术上,AI制药、ADC药物、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不断突破,不仅缩短了药物研发周期,还提高了疗效,国产创新药已经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不少药物已经成功出海,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持仓创新药ETF的投资者来说,这个赛道长期逻辑清晰,但也要注意行业研发风险和医保谈判带来的价格压力,建议长期布局,不要因为短期波动就频繁操作。
聊完了表现突出的ETF,再给大家提几点实操建议,不管你持仓哪类ETF,都能用上。首先是学会看资金流向,主力资金持续净流入的ETF,往往说明其背后的行业逻辑得到市场认可,后续上涨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资金持续流出,就要警惕行业逻辑是否发生变化。其次是结合市场温度调整仓位,当前市场温度69°处于较高区间,不宜盲目满仓,对于已经盈利较多的ETF,可以适当减仓锁定收益;如果后续市场温度回落,再考虑加仓。
再者是聚焦核心赛道的长期逻辑,不管是AI、创新药还是卫星产业,之所以能吸引资金长期关注,核心是行业有实实在在的增长潜力,而不是短期炒作。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不需要天天盯着盘面,只要搞懂自己持仓ETF的投资逻辑,比如AI的技术迭代、创新药的政策支持,只要这些核心逻辑没变,就不用被短期波动困扰。最后是做好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资金都押在一只ETF上,可以搭配不同行业、不同风格的ETF,比如用科技类ETF博取收益,用消费、银行类ETF平衡风险,这样才能在市场波动中稳坐钓鱼台。
还要提醒大家一个容易忽视的点:ETF投资虽然风险比个股小,但也不是稳赚不赔。比如行业政策变化、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全球经济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ETF净值下跌。所以投资前一定要做足功课,搞清楚自己买的ETF跟踪什么指数、成分股有哪些、行业发展前景如何,不要盲目跟风买入。另外,还要关注ETF的流动性,选择成交额大、跟踪误差小的ETF,这样买卖的时候更方便,也能减少手续费对收益的影响。
回到11月12日的市场行情,虽然大盘整体调整,但优质主题ETF的逆势吸金,说明市场并不缺乏赚钱机会,只是资金变得更加理性,更倾向于配置有基本面支撑的赛道。对于持仓的投资者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恐慌抛售,也不是盲目加仓,而是梳理自己的持仓组合,看看所持ETF的资金流向和行业逻辑是否发生变化,结合市场温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合理的调整。
最后总结一下:11月12日69°的市场温度,意味着市场处于较高估值区间,震荡调整可能成为常态。在这种行情下,那些有政策支持、行业前景广阔、资金持续流入的ETF,依然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标的。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与其纠结于短期的涨跌,不如沉下心来研究行业逻辑,做好资产配置,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耐心持有,就能在资本市场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收益。
来源:遇见诗意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