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深入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是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需要,也是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新
许涛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深入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是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需要,也是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加强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动员亿万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是当前面临的时代课题。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两个结合”,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实践中,“两个结合”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使其更具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开辟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新境界。工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创设“中国工人大思政课”首先就是要坚持政治性,引导广大职工在理论指导下积极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理论深化。“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重在塑造价值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正是推动职工从认识到实践,再到理论升华的有效助力,是践行“工作即宣传、宣传必感动”工作理念的重要抓手。
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规律和传播规律,厘清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多维度构建思政引领体系,用好用足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伟大实践的鲜活素材融入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穿在职工的工作、生活和实践中,同时与推进改善民生、促进职业发展与素质提升、满足精神富足与生活幸福等结合起来,增强广大职工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第二,打开“大格局”,把牢思想武器,讲好中国故事。科学的唯物史观与实践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践方法论提供了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宣讲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党的创新理论,让广大职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和实践方法论。因此,大思政课不仅是孕育家国情怀的历史课,激励广大职工建设伟业的时代课,更是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广大职工头脑的理论课。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因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在构建新时代中国工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过程中,应创新宣传机制,挖掘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素材,着力宣传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与职工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国故事、劳动故事、工会故事,持续提升职工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使广大职工的品德塑造和技能锻造双向提升。
第三,贯通“全过程”,注重铸魂植根,增强育人实效。“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关涉“国之大者”,其“大”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覆盖了亿万职工,更在于将职工个体的价值实现与国家命运、时代主题深度融合。大思政课需要具有以历史与现实为经纬的“大视野”,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使命,构建多维协同的育人格局,深度融入职工群众的日常生活,贯穿职工群众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中国工人大思政课”要着力与工会职能相结合。要与广大职工的认知特点和接受程度相适应,在内容和效果的精准性、持久性、有效性上下功夫,既要有时间广度、时代跨度,更要有理论深度,衔接全环节,贯通全过程。课程要尊重差异、关注个性,准确分析职工需求,引导职工发挥自身能动性,选取的资源和方式要贴近职工、贴近生产实际、贴近生活,针对不同类型职工的不同特点求真务实地开展思政大学习,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形成“人人讲思政、处处学思政、事事融思政”的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生态模式。
第四,整合“大资源”,打造“大师资”,形成倍增效应。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延展性,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释放思政教育功能的必要支撑,这就需要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着力拓展育人空间。中国工会拥有历史沉厚的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将纪念场馆、革命遗址、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工厂车间先进班组等打造为“沉浸式课堂”,对其进行优化组合、有效利用,能够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和阵地堡垒作用。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要素。讲好大思政课要培育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职工情怀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他们可以是国家战略和前沿科技方面的专家名师、各行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优秀思政教师,也可以是各级工会干部、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还可以是班组长、一线优秀职工等。通过教师多样化、立体化的阐释解读,潜移默化地让更多职工群众在学思践悟中成为学习、讲授、传播大思政课理念的主角,通过系统培训和理论研修,引导职工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建构者”转变,最终形成“干部带头讲、劳模主力讲、职工自己讲”的立体师资体系。
第五,数智“大赋能”,拓宽多元场域,加强宣传效果。在数字技术赋能下,“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授课思维、内容、场域、载体等需要同步实现数智化转型,驱动课程体系深度应用,将数字技术创造的价值与动能有机融入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力提升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进而提升大思政课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要充分用好“职工之家”APP的“大思政课”专栏,通过多样方式统筹全国范围符合思政教学需求的体验场景资源,努力使职工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进而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来源:若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