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外种业领域10位院士及近百位知名专家、企业家齐聚中原,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功能提升项目、中国农业大学中原研究院项目等1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一粒种子促振兴,中原农谷起高峰。11月6日至7日,2025中原农谷种业大会在郑州成功举办。
国内外种业领域10位院士及近百位知名专家、企业家齐聚中原,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功能提升项目、中国农业大学中原研究院项目等1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一粒种子促振兴,中原农谷起高峰。11月6日至7日,2025中原农谷种业大会在郑州成功举办。
“在中国农业科技的版图上,国内一流高校平台的加盟,行业顶尖专家的加持,共同昭示着一个明确的信号:河南在农业领域正在进行一场力度空前的战略集结,旨在打造一个驱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国家级引擎。”有业内专家如是评价这场盛会。
从致力于地方鸡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研究的河南农业大学家禽工程中心,到围绕大豆等作物高产高效的生物学基础、生物固氮等方向开展研究的河南大学生物农业创新中心;从致力于分子育种技术开放共享实验室的华智生物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到围绕智能设计育种和高效遗传转化等前沿技术开展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作物高效遗传转化平台。大会集中展示了中原农谷诸多实体化的“硬核”力量,更是中原农谷建设以来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第五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大会作为畜禽专场与大会同期举行,由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和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等联合主办。可以说,它是我国畜禽领域最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也是2025中原农谷种业大会与往年不同的重磅亮点之一。
在畜禽论坛上,汇聚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河南农业大学、国内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等顶尖力量的“鸡AI育种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由谊发牧业和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历经13年辛勤培育而成的“豫农黑猪新品种”首次发布。这些必将在我国畜禽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种业强省,既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也是种业创新的“主战场”。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中原农谷承载了这分重任。三年前的播种,三年后的丰收,67个科研平台,420余名科研人员在此扎根,着力破解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关键难题。
站在种业振兴的关键节点,随着中原农谷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新的宏图已然绘就,新的果实期待收获。如何见到更新更大的成效?《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给出了实现路径。
打破“思维壁垒”,加力开放联动,实现全球要素的共创共享。乘着校企校地深化合作的东风,短短一年来,中原农谷的视野从省内走向省外,“朋友圈”越来越大,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以及福建、四川、新疆等地的农科院。落实好本次大会首次提出的“1+4+N”校地校企合作计划,就是进一步开拓思维、打开视野、放大格局,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汇聚全球科研智慧,把中国的农谷打造成为世界的农谷,更好助力我国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卡脖子”技术,重塑创新创造的评价标准。平台的科研活动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国农业的现实土壤。评价一个团队水平的高低、一项科研成果的成败,不仅仅是论文的影响因子,而更应看重它是否解决了“地里”的实际问题、是否提升了作物的抗逆性、是否帮助农民降低了成本、是否增强了我国农业的全球竞争力。比如,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李立会团队,结合河南的实际情况和近些年气候变化状况,培育出耐寒、耐旱、耐病、抗倒伏性能优越的普冰远缘杂交小麦品种,让创新的产业价值和实际贡献得到极致体现。
激活“市场血脉”,激发“内核动力”,构建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体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拥有顶级要素的集合,并不必然产生顶级的创新效能。建强中原农谷这一“龙头工程”,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让政府的“有形之手”紧握市场的“无形之手”。这就要靠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只有当实验室的技术突破能够顺利转化为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与服务,形成商业价值反哺科研的闭环,中原农谷的创新引擎才能获得持续而强劲的动力。目前,从中原农谷科技孵化中心入驻企业的变化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经过一年的发展,“羽翼”已丰满,可自立“门户”,有的已从单一的企业总部,成为研发-推广-反哺型企业。对于一些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苗”而言,未来不妨大胆引入风险投资共建企业研发中心,打造畅通的成果转化通道。
笃定党建引领,秉承“兴村富民”,彰显科技惠民的初心使命。所有的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最终都要回答:能否让农民的劳作更轻松、收入更丰厚,能否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能否为农村带来更繁荣、更宜居的未来?本次大会上,令人欣喜的是,新乡市着重介绍了“党建引领-兴村富民”工作推进情况,10个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正式启动,中原农谷的科技成果已经惠及各个县(市、区)甚至更远的农民朋友,真正做到了“农谷聚智慧、强省增动能、农民享实惠”。
走过三个不平凡的春秋,中原农谷完成了从“物理集聚”到“化学融合”的跃迁,从一个高端平台的“集结地”,蜕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圈”。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原农谷再次成为“头条”,不仅仅是因为又一场盛会,而是因为它诞生了改变中国主食结构的革命性品种,推出了引领全球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培育出了世界级的农业科技企业。
这条道路,承载希望。这分责任,重于千斤。(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军旗 通讯员 杜娟)
编辑:杨璇
来源:新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