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和同学相处,这些事不分享才是保护自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4:47 1

摘要:孩子在校园中学会分享是重要的成长课题,但并非所有东西都适合分享。教会孩子“选择性分享”,不是自私,而是建立自我边界、保护自己的重要能力。以下这些事,一定要告诉孩子:坚决不分享,才能守护好自己的安全与权益。

孩子在校园中学会分享是重要的成长课题,但并非所有东西都适合分享。教会孩子“选择性分享”,不是自私,而是建立自我边界、保护自己的重要能力。以下这些事,一定要告诉孩子:坚决不分享,才能守护好自己的安全与权益。

一、个人隐私信息,绝对不分享

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父母手机号、银行卡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隐私信息,绝不能随意告诉同学。哪怕是关系好的朋友,也可能因无意传播导致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比如诈骗电话、冒用信息等)。

教会孩子说:“这个是我的隐私,不能告诉你哦,爸爸妈妈说这很重要,要好好保护。”

二、贴身物品,谨慎不分享

牙刷、毛巾、水杯、餐具、梳子等贴身用品,坚决不能分享。这些物品容易残留唾液、细菌,可能交叉感染疾病(如流感、口腔问题等)。此外,内衣、袜子等私人物品,也属于个人专属,无需分享。

教会孩子说:“不好意思,这个是我每天用的贴身东西,不能借给你,我们可以一起用教室的公共用品呀。”

三、贵重物品,尽量不分享

零花钱、名牌文具、电子产品(手表、平板)、贵重饰品等,尽量不要带到学校,更不要随意分享。一方面可能引发同学的嫉妒心理,增加物品丢失、损坏的风险;另一方面,若物品出现问题,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影响同学关系。

教会孩子说:“这个东西比较贵重,我妈妈不让我随便借给别人,怕弄坏了,抱歉呀。”

四、自己的身体边界,绝不分享

告诉孩子:身体是自己的,任何让你不舒服的接触,都有权拒绝,更不能“分享”自己的身体边界。比如不随便让同学触碰隐私部位,不被迫拥抱、亲吻,遇到有人强行接触,要立即躲开并告诉老师和家长。

教会孩子说:“请不要碰我这里,我不舒服!你再这样,我要告诉老师了!”

五、未经允许的秘密,不分享

如果同学让你保守一个“不好的秘密”(比如欺负他人、偷东西、违反校规等),或者这个秘密让你感到不安,一定不要答应,更不能帮忙隐瞒。要知道,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陷入两难,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才是正确的选择。

教会孩子说:“这个秘密让我不舒服,而且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必须告诉老师。”

教会孩子“不分享”,本质是教会他们尊重自己、保护自己。在鼓励孩子友善待人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守住自己的边界,才能更自信、更安全地与人相处。

来源:燕妈妈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