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出生就有黄疸,都是因为妈妈怀孕期间吃了黄色的食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8 16:2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9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宝宝刚出生就黄黄的,是不是我怀孕时吃了太多南瓜和胡萝卜?”这句话很多新手妈妈都问过。但真相是:宝宝黄疸和你吃什么颜色的食物,根本没有关系!

这不是你吃错了,而是宝宝身体还没“上线”完全。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新生儿黄疸,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把大家最关心的一句话说在前头: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都会出现黄疸,这很正常。

根据《中国新生儿黄疸管理指南(2020版)》,大约60%—80%的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早产儿比例更高。这种黄疸一般在出生后一周左右自行减退,不需要特别治疗。

所以,宝宝皮肤发黄,不是“中毒了”,也不是“吃了太多黄色食物染色了”,而是身体里的一种物质——胆红素在作怪。

说人话就是:胆红素是一种“血液里的废物”。

它是红细胞老化被清除后分解出的产物。成年人也有这个东西,只不过我们的肝脏已经发育成熟,可以把它处理完,排出体外。

但新生儿不一样。宝宝出生后,肝脏功能还没上线,胆红素一时间堆积太多,就会从血液里渗到皮肤和眼白里,看起来黄黄的。

这就是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宝宝的黄疸在出生2—3天开始出现,一周内达到高峰,然后慢慢减退,两周左右消退干净。这种情况不需要吃药、不需要晒太阳、也不需要吓坏一家人。

只要宝宝吃奶正常、精神好、体重增长正常,那就没问题。

所以,看到宝宝黄了,别先怪自己吃了什么颜色的食物,先搞清楚是不是生理性黄疸。

出生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

黄疸持续超过2周还不退

皮肤黄得很明显,甚至蔓延到四肢

宝宝吃奶少、嗜睡、哭声弱

这些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尽快就医检查。不排除溶血、感染、代谢异常等原因。

特别是早产儿、新生儿溶血病(比如ABO血型不合)等风险人群,更要密切观察。

不会。绝对不会。完全不会。

黄色的食物,比如胡萝卜、南瓜、玉米,确实含有β-胡萝卜素,吃多了可能会让你自己的皮肤发黄,尤其是手掌、脚底。这叫胡萝卜素血症,但对胎儿没有影响。

这些食物不会“染黄”宝宝,也不会影响胆红素代谢。

宝宝的黄疸是由体内胆红素代谢紊乱引起的,和食物的颜色没半毛钱关系。

所以,请各位妈妈安心吃饭,不要因为宝宝黄了就怪自己吃南瓜、喝橙汁。

很多老一辈人说:“晒晒太阳,黄疸就退了。”这个说法有一定科学依据,但也不完全准确。

蓝光照射确实能帮助胆红素转化,让它更容易被排出体外。但家庭环境的自然光强度远远不够起治疗作用。

而且,新生儿皮肤娇嫩,直接暴晒很容易晒伤,甚至造成脱水或体温异常。

如果医生认为宝宝需要光疗,一定会安排专业的蓝光治疗,不要擅自在家晒太阳“退黄”

关键看胆红素的数值和宝宝的日龄。医生通常会用“黄疸图表”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如果胆红素水平超过一定值,可能需要:

蓝光治疗: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

换血治疗:极少数严重溶血引起的黄疸才会用到

补液:帮助代谢胆红素

绝对不要听偏方、不要自行停母乳、也不要随意吃药。

其实有。有两种特殊情况需要提一下:

一种叫母乳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出生后一周左右,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但宝宝状态好、不影响发育,一般不需要停奶。

另一种是母乳喂养不当导致的黄疸,主要是母乳量不足,导致胆红素无法有效排出。这种情况要调整喂养方式,而不是直接断奶。

总之,母乳是最好的食物,不是黄疸的罪魁祸首。

但部分病理性黄疸是可以提前注意的,比如:

检查血型是否不合

控制孕期感染

提前了解家族是否有代谢或遗传性疾病

这些都能帮你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请记住:不是你吃错了,是宝宝还在“升级中”。

资料来源:
①.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黄疸诊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2020,58(9):643-650.DOI:10.3760/cma.j.cn112140-20200714-00690.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蘇彦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