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爱女如命,一生唯独宠爱一个女儿,以至于祸国殃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6:08 1

摘要:若说起帝王之家的父女情深,历史上如繁星点点,有慷慨如汉武帝之于诸邑公主者,有温情如宋徽宗之于柔福帝后者,但若论那溺爱至深、控不住情感而扰国政者,唐朝的唐懿宗李漼无疑排在前列。纵观大唐二百余年皇权史,不乏疼爱子女的帝王,但像唐懿宗这般事事依心、百般呵护、以举国之

若说起帝王之家的父女情深,历史上如繁星点点,有慷慨如汉武帝之于诸邑公主者,有温情如宋徽宗之于柔福帝后者,但若论那溺爱至深、控不住情感而扰国政者,唐朝的唐懿宗李漼无疑排在前列。纵观大唐二百余年皇权史,不乏疼爱子女的帝王,但像唐懿宗这般事事依心、百般呵护、以举国之力奉儿女之意者,恐属绝无仅有。唐僖宗称帝后,大臣曾提及同昌公主往事,便直言“懿宗仁慈,独宠一女,未可以为范”。

唐懿宗

唐懿宗登基之初,朝廷尚算稳定,虽边疆局势时有动荡,但整体尚能应对。然而李漼心中有块柔软之地,却并非用在江山社稷之上,而尽都付与了一个女儿——同昌公主。这位小女孩自幼聪慧温婉,自出生起便得父亲宠爱备至,待遇远超历代皇女。从襁褓至出嫁,无不在金玉之围、奇珍之旁,公主的喜怒哀乐,便是这皇帝父亲的全部牵挂。

公元869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头。这一年,同昌公主与韦保衡成亲。这场婚礼,可谓是唐王朝最后的“奢侈狂欢”。据史书记载,婚礼筹备耗费了数年时间,陪嫁物品多不胜数,带有的陪嫁宫人达百余人,金银玉器、绫罗绸缎、车马器具,俱以奇珍异宝为主。《旧唐书》中载:“赐钱五百万贯,珍宝称是”,如此巨额嫁妆,连国库为之一空。

同昌公主

嫁妆之中,有许多常人闻所未闻的宝物。比如有一方纹布巾,洁白如雪,绵软如云,无论怎么擦拭都不会留下污点。诸如这种物件之多,甚至连史书都难以一一详载。帷帐是用珍珠编织而成,名为“连珠帐”,整日悬于公主殿中,明珠在光下流转微光,宛如星河坠地。陪嫁的器具,小如铜镜、漆盒,大如床榻、屏风,无不镶嵌雕缕,精妙无比。

如此奢侈的排场,虽在皇宫之内习以为常,在外人眼中却是无比奢华。长安城中普通人家的婚嫁尚不过一桌酒席、三班聘礼,而公主一嫁,便耗尽国家财力来成就。从宗庙到坊街,道旁悉数悬挂锦绣之布,坊间百姓传为奇谈——“朝廷倾财嫁一女”。

同昌公主

然而,物极则反。最被宠爱的孩子未必就是最幸运的。同昌公主嫁入韦家未过一年,即突然去世,年仅二十余岁。天妒红颜,香消玉殒,一对新人的红线未断便成冥界之别。时人皆感惋惜,更为内廷震动者,唯有她的父亲,唐懿宗李漼。

当噩耗传来,懿宗嚎啕大哭,竟在乾元殿连哭三日三夜,不食不眠。群臣见皇帝哀痛至此,无不惊骇。但帝王之怒,往往祸及无辜。李漼不能接受自己的公主仅享短暂欢乐便香消玉殒。他陷入极度痛苦中,竟迁怒于御医,下令将所有为公主治病之御医斩首,且牵连亲友,共三百余人下狱。《新唐书·懿宗纪》记载此事:“诏杀翰林医官韩宗绍等二十余人,亲属皆系狱”,可见其盛怒之下的不理智。

唐懿宗

嫁过去的是一个国家的公主,死回去的却是一个亡魂。掌灯时分,大批送葬的车马从宫中出发,仪仗长达十几里,哀乐声随着礼官的步伐在长安街头回荡。唐懿宗亲自作诗,命众臣齐写挽歌,每位大臣亦须准备金玉等祭品。写得好的,获赏赐;写得不好的,立刻贬官,此也一时震动朝野。

葬礼的场面更是前所未有地盛大。《资治通鉴》中曾客观记述:“公主葬,赐宝物数万,皆焚之。”火光冲天中,那些陪嫁入土的珍品也随之化为灰烬,焚烧之时尘烟弥漫,百姓纷纷传言称其中混有未被完全烧毁的宝物,一夜间长安城内哄传“争捡公主灰中奇珍”者络绎不绝。贵妃的坟墓,竟一度成为坊间寻宝之地。

同昌公主

一个小小的女子,仅仅因生在其父帝王之家,竟能享受如此不凡之待遇,也因太过宠爱而早早命终。从出生到埋骨,唐懿宗始终将目光锁定在同昌公主身上。盛宠如山,宠爱成灾,她的命运像一朵开在风中的花,虽绚烂但短暂。她的死,更是如一块巨石投入池塘,掀起朝堂波澜与万民侧目。

那么,这份宠爱究竟从何而起?唐懿宗这位帝王,究竟缘何对这位公主如此执着?

此事还得追溯至他的情感童年。身为皇子的李漼,幼年时并不讨唐宣宗喜欢。尽管为皇长子,并不出众,蹊跷之处倒也不少。也因此,他在父亲面前小心翼翼,言行谨慎,常怀惶惶之感。好在,那时还有一个能够为他遮风挡雨、为他付出一切的女子——郭姬。

郭姬

郭姬,后来的淑妃,并非出身世家大族,却性格温婉。她虽非嫡妻,却是长久陪伴李漼左右最贴心的女子。后来她产下长女,即同昌公主。公主的降生为这位不得志的皇子带来些许宽慰。据说同昌公主三岁时尚不会开口说话,这让宫中一度传言不祥。不料,在一个看似寻常的清晨,年幼的她突然仰头望着父亲李漼,露出极乖巧的笑容,轻声说出:“今日可得活了。”

这句话中的玄机,李漼并未多想。但就在那一天,皇室使节便奔赴郓王府——宣宗驾崩,皇子继位的诏书随时而来。大臣呼之为象征,李漼视之若吉兆。这孩子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合他诏赴京城登基之日相符。一时间,从妃妾到皇叔,纷纷道贺,认为这孩子乃“大福之命”,可保家国长存。自然而然,李漼便视这位女儿为命运的转机,更是将此女视为上天对他的垂青。

唐懿宗

从那以后,父女感情愈加深厚。同昌公主长成后,更是聪慧伶俐。史料记载“端庄有礼、善绣工、好琴”,文有所学,工出巧手。她所绣之物布局精巧,针脚紧密,传到民间,曾引得一众女子趋之若鹜。此外安分娴静,从无骄奢之态,也无奢望之求,素为宫人称赞。

这样一位德容兼备的公主,被一位敏感而重情的父亲所疼爱,其结果也许是温情脉脉,也可能是不可逆的悲剧。唐懿宗中年后登位,虽宠妃众多,唯独对其女同昌公主格外专情,几乎将大半个帝国作为陪嫁赠予。而这般宠爱并未止于她生前,而是延续到了她离世之后。

唐懿宗

可惜帝王之家难得有纯粹的亲情。这一份宠爱,终究似乎将父女之情与家国使命搅作一团。世人只知同昌公主享尽天恩,却难以执笔细述一个父亲内心的苦痛和对命运的抱怨。历史总是冷眼旁观,将一切都定格为一声叹息。

来源:楚萍烬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