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坚守终没白费,磨好演技才是对演员这份职业最好的回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5:05 1

摘要:其实做动作演员,远比专攻文戏的演员更显艰难。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被观众记住的,往往都熬过了数十年的摸爬滚打。古人说 “十年寒窗磨一剑,秀才可成”,但动作演员的成长,恰似将军的历练,没有二十年以上的沉淀与坚守,很难真正达成。

拍了这么多年的电影,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类型戏,其中文戏和武戏在我身上的差异表现最大。

其实做动作演员,远比专攻文戏的演员更显艰难。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被观众记住的,往往都熬过了数十年的摸爬滚打。古人说 “十年寒窗磨一剑,秀才可成”,但动作演员的成长,恰似将军的历练,没有二十年以上的沉淀与坚守,很难真正达成。

正因为深知这份不易,我始终提醒自己:遇到文戏时,要彻底卸下动作演员的 “锋芒”,把姿态压到最低。动作戏里,我可以尽情释放风格、打出专属魅力;但文戏不行,绝不能用武戏的刚硬逻辑去诠释影片中的细腻情感。即便要传递角色的力量感,也得藏在内敛的表达里,于沉静中见张力。

我们这些从动作戏起家的演员,琢磨文戏更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文戏的精髓,从不是简单的念台词,而是要跟着剧本的脉络、顺着编剧和导演的引导,用阅历去填充角色的灵魂。当人生积累足够厚重,遇到契合的情节时,情感自然能信手拈来。就像这几年我常接到的父亲角色,正是因为自己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那些关于责任、牵挂的细腻情绪,不用刻意演绎,便能自然流露。

印象极深的是在《大南迁》里,我饰演手无缚鸡之力的监察御史利中汉,这是我第一次全程无打戏的尝试。那段时间,我每天对着剧本反复揣摩台词的语气起伏、眼神的微妙变化,一字一句抠细节,调状态,那种费心力的程度,比吊威亚、练打戏还要累。而拍《画壁》中的刀客孟龙潭时,我特意为角色设计了 “习惯性摸刀鞘” 的小动作,用这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暗示他内心的孤独与戒备。原来文戏从不是 “不用打”,而是要用更细腻、更含蓄的方式塑造人物,其难度丝毫不逊于动作戏。

这些年最让我动容的,是观众的认可。《四大名捕》播出后,有网友留言说 “原来常威也能演正派”,看到这句话时,我心里满是感动,二十年的坚持终究没有白费,我终于证明了自己不只是 “反派专业户”,而是能驾驭多种角色的演员。有人说我 “转型成功”,但在我看来,演员的价值从不在于演正派还是反派,而在于能不能把每个角色演得有血有肉、鲜活立体。无论是拳脚相加的动作戏,还是走心共情的文戏,守住初心、磨好演技,才是对演员这份职业最好的回应。

来源:邹兆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