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十年答卷 | 文润山海 潮涌千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0:28 1

摘要:今年“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新建村群岛美术馆仍旧热闹。这一天,群岛美术馆管理员董艳先后接待了两批渔民画体验团队和30多人组成的省外大学生团队……整个假期,群岛美术馆作为游客“必打卡地”,共接待游客上千人次。

奋进故事

新建村的文化共富之旅

今年“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新建村群岛美术馆仍旧热闹。这一天,群岛美术馆管理员董艳先后接待了两批渔民画体验团队和30多人组成的省外大学生团队……整个假期,群岛美术馆作为游客“必打卡地”,共接待游客上千人次。

今年50岁的董艳,27岁那年嫁入新建村,那时的新建村是个藏在山岙里的小村落。2012年,新建村群岛美术馆正式开门迎客。次年,为了照顾家庭,董艳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新建村,成为群岛美术馆的一名管理员,当时的新建村已经有了些许的文化范。

新建村 姚凯乐/摄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建村,在群岛美术馆参观时,与董艳亲切握了手。“总书记的手,很温暖。”每当回忆起与习近平总书记见面的珍贵瞬间,董艳的眼睛总会闪出光彩。群岛美术馆里色彩绚丽、充满浓郁渔家风情的渔民画,以及精致实用的手工艺品,深深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这一幕,让董艳感受到自身工作的非凡意义,从此,她踏上了一段意想不到的艺术之旅。

群岛美术馆定期会为当地村民开展免费的渔民画、海洋剪纸培训,董艳也是从那时起接触艺术创作。谁也没想到,这个曾认为自己毫无“艺术细胞”的普通农村妇女,在海洋剪纸创作中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与创意。她的作品屡获佳绩,在省级赛事中崭露头角。其中,她与几位村民合作的集体剪纸作品,更被外地游客以13000元的高价收藏。

在与艺术相伴的日子里,董艳悄然蜕变。她的文化素养日益提升,气质也愈发优雅从容。“真没想到,这双常年做家务的手,如今也能创造出艺术品。”董艳感慨道,这一切也要感谢群岛美术馆的主理人张高俊。

张高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普陀区人,自幼热爱大海和绘画,师从著名画家朱仁民。一个原本生活在城市的画家,为何会在乡村里建起美术馆?

2010年,新建村村书记余金红决心以南洞自然村为基地,打造“南洞艺谷”,以文化赋能乡村发展。

余金红联系到张高俊,协商将新建村的原村机械加工厂厂房无偿提供给张高俊。2010年,张高俊在新建村成立了“红钳蟹”公司,并对原机械厂自费进行装修,打造了群岛美术馆,免费对村民及游客开放,并免费培训当地村民。2021年,群岛美术馆再次进行了升级改造。

筹备之初,张高俊便立下目标:既要吸引八方游客,更要带领村民实现“文化共富”。如今,每逢假期都有大批游客和研学团队走进群岛美术馆,以艺术为底色的小乡村已经别具吸引力;而艺术带给村民的变化更加精彩,村民邵荷青画的渔民画《吉祥》被游客以3000元的价格购买,村民周亚银制作的生肖龙贴画被日本游客高价购买……

文化的力量,让新建村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如今,新建村里活跃着剪纸队、“南谷秋韵”舞蹈队、村墨合唱队等10余支艺术团队。村民们原创的三句半、小品、歌舞、渔民画、剪纸等作品,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载誉而归。

新建村与文化创意公司携手合作,深度挖掘渔民画、剪纸、贝雕、船模、渔绳结等民间艺术资源,研发特色文创产品。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占村常住人口的25%,人均增收约1.5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们尝到了文化发展的甜头。

随着省级文化特派员的到来,新建村迎来了更多优质文化资源。陆维钊书画作品展、钱君匋书画作品展、浙江交响乐团文艺赋美专场演出等文化盛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艺术的魅力。

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村落、首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新建村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交出的一份亮眼答卷。

每逢假期,余金红都会“混”在游客中,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这座艺术村落,听着他们惊叹于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她知道,文化的滋养,早已化作推动乡村蝶变的磅礴力量。

十年答卷

海洋文化唱响“全域交响”

不仅要口袋富,更要脑袋富。文化共富,这是董艳最深的感受。新建村的文化共富故事,是舟山以文化为弦,在碧波荡漾的海湾间,奏响全域交响的一个动人乐章。

源远流长,环环相扣。从新建村到舟山全域,十年间,从文化大市到文化强市,舟山海洋文化建设一路高歌——

2021年,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保护传承“最海洋”的城市文脉,打造更富独特魅力的海洋文化名城。

今年,在建设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动员部署会上,我市明确提出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海洋历史文化名城。

聚焦“加快推进新时代海洋文化高地建设”,新时代海洋历史文化名城踏浪而来——

赓续海洋历史文脉。近年来,舟山全面梳理“海洋文化长廊”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观音文化、古船文化、渔港文化……一批文化基因正在解码;推进海洋文明探源工程,“六海考古”“海上河姆渡”等特色地域文化研究,让城市的文化底色更厚重。

舟山海洋文化艺术中心二期 张磊/摄

优质文化普惠基层群众。舟山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群众只需动动手指,在小程序上“扫一扫”,就能轻松获取近期文化活动、附近文化场馆等信息,还能根据喜好“点单”演出与培训;省市两级文化特派员深入渔农村,凭借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活力;文化礼堂成为百姓精神家园,去年全市25家文化礼堂荣获省五星级称号。

持续打响文化品牌。“翁山雅集”“阅享千岛”等公共文化共同体特色项目入选省级推广清单;新年音乐会、“星空下的音乐会”等音乐品牌全年超1000场演出;“岛与书房”遍布各地,普陀昌正市场二楼的“岛与书房”,用2000册图书在市井烟火与诗意书香间架起桥梁。

文旅融合脚步加快。岛屿可赏读、海岸可漫步、城市可记忆……海洋文化赋予海上花园城独有的魅力。近年来,舟山启动“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实施“星辰大海”计划,打造“海上音乐之城”“海岛赛事之城”“海上影视之城”,为舟山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明实践取得生动实效。“海上花园‘舟’到有礼”,建设志愿者之城,擦亮礼让斑马线……深挖新时代舟山精神内涵,不断厚植城市精神品格,舟山处处可见文明风景。这些年,舟山不断涌现出以岱山船老大沈华忠为代表的一批“最美舟山人”,去年入选“中国好人”4例,1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候选。

海洋文化精品不断涌现,传播发出更大声音。电影《东极岛》等3个项目入选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去年,全市7件作品入选全国性艺术展览,创历史之最。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上映,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广泛关注,让舟山故事持续闪耀世界。

筑牢海洋文化传承根基。近年来,舟山不断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增至3名。未来,这座城市将以历史为帆、创新为舵,继续书写海上历史文化名城的新篇章,让文化共富的音符唱响每一片海域、每一座岛屿。

文字丨何菁

编辑丨陶思源

一审丨林晗笑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