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日晚上,某宝等网购平台“618”大促销开启,清仓价、老板跑路价、亏本甩卖……在疯狂“剁手”之余,大家也要注意其中可能隐藏的电诈陷阱。因为每次购物盛宴开启,相关电诈及延伸骗局就会频繁出现。
AI图:618大促,警惕各种蹭热点电诈。
5月16日晚上,某宝等网购平台“618”大促销开启,清仓价、老板跑路价、亏本甩卖……在疯狂“剁手”之余,大家也要注意其中可能隐藏的电诈陷阱。因为每次购物盛宴开启,相关电诈及延伸骗局就会频繁出现。
记者从我市多地反诈部门获悉,根据最近两天的发案情况,以及去年“618”前后的数据,这几类骗局大家要特别当心:
其一,购物诈骗必然是近期“主角”,虽案值不大,但发案量不容小觑;
其二,前几年盛行的冒充客服退赔骗局逐渐式微,“福利卡券”骗局取而代之;
其三,警惕骗子借“618”之势,推“海外虚拟网店”骗局。
AI图:陌生人给的链接不要随意点击。
1.购物诈骗种类多,“擦边球”最难防
每年“618”前后,骗子借着大促销的噱头,以优惠、低价为饵“广撒网”。若有人上钩,就会将对方骗至非官方平台进行“交易”,套路简单但屡试不爽。
比如,去年就有市民想趁着“618”大促购买“性价比”超高的高档酒店居住体验套餐,在某官方平台看到“卖单”后,他立即联系卖家。对方就忽悠他前往某个非官方平台进行交易,最终被骗数千元。
“这类骗局通常以‘优惠及低价’来吸引受害人,然后绕过官方平台开始行骗,手法较为单一。”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间段,这类骗局就会增多,呈“节日性特征”。虽然每起案件涉案金额相对较小,但总体数量不少。
网络虚假购物诈骗。来源于新华社
另外,近年来“直播销售”的概念很火。因准入门槛较低,各种直播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甚至“今天开张、明天关闭”的也不在少数。这种局面下,难免有人会浑水摸鱼——用话术诱导受害人购买、“拍卖”难鉴定价值的商品,如收藏品等,以“打擦边球”的形式行骗。
镇海区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就介绍了一个案例。有一名喜好书画并且常在社交媒体“晒”藏品的网友,被有心人盯上了。对方先是私聊他,一番“恭维”后诱之以利。受害人购买多个藏品后,迟迟等不到回购、拍卖,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上海警方曾破获过这样一个案子——直播间售卖翡翠手镯,消费者花费5888元买到的却是价值20多元的石英岩。对方就是以‘直播间新开张,全场优惠’来引流。”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购物诈骗有些时候与售假较难区分。
防范策略在这里。宁波公安供图
防范也很简单,大家只要记住,所有购物交易一定要在正规平台完成。
“卖家”发来的链接要慎点,尤其是要求绕开官方平台进行的,更要警惕。另外,在直播间购物要保持理性,千万别被人带了节奏。对不熟悉的高价值物品,购买前请先做好功课,以防被骗。
AI图:“福利卡券”背后是陷阱。
2.陌生快递收不得,“福利卡券”实为坑
这两年,每逢购物盛宴,不得不提类似于“蟹卡”骗局的“福利卡券”陷阱。这类诈骗,跟往年冒充快递客服退赔诈骗有相似之处。
“福利卡券”陷阱常规套路是这样的:骗子随机邮寄快递;受害人收到并打开查看,发现里面的“福利卡券”,忍不住诱惑扫码操作;“客服”将其引入群,之后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刷单诈骗”。
多家媒体预警,“福利卡券”骗局新变种近期又出现。宁波公安供图
“这两天多家媒体报道,河北石家庄一女生遭遇新骗局:她收到一陌生快递,内有价值50元的‘京东卡’。其实,这只是‘福利卡券’骗局的一个新变种——骗子用小利小惠,行放长线钓大鱼之实。”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我市也出现过类似警情。不过骗子下的“血本”是食用油。
今年“三八”妇女节时,宁波已有人收到过类似卡券。宁波公安供图
胡女士扫码添加“客服”,并向其提供地址。没一会,她竟真的收到跑腿小哥送上门的花生油。如此一来,她深信不疑,随后就掉入了对方编织的陷阱中。
对于这类新骗局,警方的防范建议在此——最核心一条:“不贪”。电诈手段不断升级,但核心逻辑不变——利用人性弱点牟利。保持理性是防骗的关键,遇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
警方收缴的涉诈快递,里面通常会有一份廉价的小礼物。宁波公安供图
另外,若收到未购买或无人认领的快递,直接拒收或联系快递公司核实来源。
同时,收到的快递里面如有“扫码领取红包”“免费兑换礼品”等字样的卡片、宣传单,并且还有一份廉价的小礼品,诸如湿巾纸、水杯、小袋洗衣液等。这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所有“特征”均与“福利卡券”骗局吻合,绝不可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运营“海外虚拟网店”,实际上是陷阱。宁波公安供图
3.创业需谨慎,“海外虚拟网店”藏陷阱
“618”大促,众多网购平台会发布业绩“战报”,同时也有不少网店经营者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一片红”的业绩。这对于有心创业的人来说,正好挠到了痒痒处。但如果没有熟人“引路”,开网店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跳出来告诉你,只要交钱,他们可以代为运营“海外虚拟网店”,并且稳赚不赔,心不心动?
余姚公安日前成功拦截一起电诈案,保住群众35万元。这背后就关系到“海外虚拟网店”骗局。
原来,受害人在刷短视频时被“零门槛开店”广告吸引,之后被“引流”至诈骗群。对方引导其下载虚假跨境电商APP,并引诱其投资。当受害人想要提现时,“客服”以“操作失误”为由要求其往虚拟账户充值35万元现金进行“解冻操作”……
你以为是在赚美元,实际上本金早被人盯上了。宁波公安供图
这类骗局还有新套路。为了取信于你,骗子甚至真会送出运营手机。诚意看似很足,但这是骗子下的饵,你当真就输了!
江北前不久就有这样的案例。梁先生上网时刷到一则“跨境电商,0元开店,月入10万不是梦!”的短视频并点赞。很快“导师”找上门,向其“推销”业务,并送出运营手机。
梁先生跟着对方干,不断交钱用于“采购商品”“囤货”及其他各种费用,最后发现自己被当成了“韭菜”。代运营纯属骗局,“海外虚拟网店”就是“智商税”。
民警劝说遇诈群众。宁波公安供图
“注意,这种教你开网店,只需充钱‘囤货’,其他什么都不用做的骗局,这两年不少。大学生、宝妈是主要受害群体。”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防范策略有三条,只要记住了,就能避开99%的开网店骗局——
第一,陌生人“送钱送物”,倒贴着来求你合作,甚至能让你躺着就能赚钱的,大概率是骗子!试想,能轻松赚钱,对方为何不偷偷发财,反而要带上素不相识的你?
第二,凡是让你“垫资”来“刷流水”的,必有猫腻,赶紧报警!
来源:甬派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