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数据显示,骑手收入比前年还低了15%,算法还在变着花样压榨,用动态调价、不断变幻的规则,让骑手像是踩着油门追逐“最后一份靠谱”的收益,但身边的朋友们早就习惯了长时间外跑、车伤在身却没人管的现实。
你有没有发现,外卖骑手们的状态越来越像一场无声的“饥饿游戏”?
收入不断缩水,工作负担节节攀升,却还是活在平台设置的数字铁笼里。
去年数据显示,骑手收入比前年还低了15%,算法还在变着花样压榨,用动态调价、不断变幻的规则,让骑手像是踩着油门追逐“最后一份靠谱”的收益,但身边的朋友们早就习惯了长时间外跑、车伤在身却没人管的现实。
这背后,一个“资本鬼才”们早就设计好了系统:他们利用“你的单到啦提醒”带来瞬间的多巴胺,然后让你时刻“战备”着抢单。
算法犹如镣铐一样,将骑手的生活变成一场没有出口的比赛,谁都怕被降权、被淘汰,成了无休止的“速度赛跑”。
更别说那些自费买车、充电、维修的骑手,年支出超过一万五,这不算实体的重压,光想想就觉得喘不过气。
资本既懂得“心理战”,还用“供需失衡”完成“价格战”。
明明新增骑手暴增,配送费却不断降到令人发指的水平。2023年前后,骑手们的工作强度比五年前多了将近三成,交通事故率也猛升,生活变得更加“拼爹”。
做多的单,久了就会变成活受罪的剧本,却没人能说清楚,谁在从中获利。
更让人揪心的是,政策似乎还没真正“吃透”。
官方虽喊出“权益在手”,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就是“空头支票”。
比如,只有不到一成的骑手得到平台的意外险,养老保障更几乎是‘空投’。
这场畸形游戏,已不仅仅是外卖圈。
我们看到货运、社区团购,甚至直播行业,都在“复制粘贴”骚操作。
司机、分拣员、主播,在极限底薪和PK的压力下,逐渐变成了“韭菜”。
破解的希望在哪?
或许答案在于“技术帮忙和集体行动”。
区块链还未全面普及,但它能帮骑手留存“不可篡改的接单轨迹”;而像广东骑手自治联盟那样的自发组织,或许能成为平衡力量的起点。
更关键的,是政策的强监管,11月的新规虽说明确了“算法歧视”等问题,但还远远不够。
如果我们不能让经济增长的果实真正归于劳动者,外卖行业的“畸形”只会越变越深,直至让良知和公平变得“稀缺”。
无论我们站在哪一边,看到这些现象,心里都在问:未来的路,还能走得更远点吗?
来源:成熟生活家ppQ3p1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