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的他,用一把柳叶刀,为常武医学奠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08:51 1

摘要:他从战火硝烟中走来,当日寇占领常州期间,带领医护组建临时医院守护一方生命;他远渡重洋归来,面对美国师友的殷切挽留,携带医疗设备几经辗转,一心奔赴故土;他是西医东渐的先行者,作为享誉常武地区的“外科一把刀”,在无影灯下,以一次次果敢的探索,划开医学的黎明……

他从战火硝烟中走来,当日寇占领常州期间,带领医护组建临时医院守护一方生命;他远渡重洋归来,面对美国师友的殷切挽留,携带医疗设备几经辗转,一心奔赴故土;他是西医东渐的先行者,作为享誉常武地区的“外科一把刀”,在无影灯下,以一次次果敢的探索,划开医学的黎明……

他,就是常州一院百年长卷中第一位中方院长,杨堃。

烽火行医:战火中守护生命之光

1911年1月,杨堃出生于江苏武进。祖辈凭借家传酿酒手艺经营着一间乡间酒坊,维持着全家的生计。年幼的杨堃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后顺利考入广州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于1935年圆满完成学业。

△ 杨堃(左二)、贝德(左三)与同事合影

时值山河破碎,战火纷飞。武进医院未能躲过日军的连续轰炸,门诊楼尽数焚毁,病房大楼屋面半塌,东翼平台洞穿,门窗支离破碎。医院物资更是所剩无几,连病房中一百五十张“席梦思”铁床也悉数失踪。1938年,时任院长贝德从美国回到常州,经与日军宪兵队艰难交涉,决定重启医院。房屋修缮、物资采买一一就绪,却因仅有贝德一名医生、两名护士,迟迟无法开诊。幸得副院长段彦琛举荐,将在戴溪桥乡下避难的杨堃、孙静霞请来医院。此后,医护职员陆续归来,门诊与住院病患也日渐增多。

1941年11月,贝德院长接到美侨撤至上海的命令,遂将院务全权托付于杨堃,并声明杨堃为院长。由此,杨堃也成为常州一院历史上首位中方院长。

彼时的武进医院虽名闻四乡,却处于日军封锁之下,寻常百姓求医无门。至1942年春夏,常武地区霍乱肆虐,无数平民丧生,社会悲声四起。迫于舆论压力与地方士绅的交涉,日军最终同意将鸣珂巷陈家园的崇真学校改作医院,定名“公立武进医院”,由杨堃出任院长,孙静霞任护理部主任。在杨堃与同仁们的奋力经营下,医院逐渐步入正轨:日门诊量150余号,床位从30张扩展到120张。

破浪归来:为故土点亮医学之火

△ 杨堃(后排左三)、孙静霞(后排左一)与同事合影

1947年7月,杨堃远渡重洋,赴美深造。他先入病理教研室,应美方要求亲手解剖48具遗体。这段经历为他奠定了扎实的病理诊断与解剖学基础,也为他日后回国开展新的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基础。1949年,杨堃与孙静霞夫妇婉拒美国医院的诚意挽留,自购一批常用医疗器械,毅然登上“戈登号”邮轮,成为那批留学生归国潮中的先行者。但他们的归途却遭到了国民党的百般阻挠,航船抵达香港时,美方船长强行将留学生们推上岸,将他们的行李扔出船舱。最后,杨堃、孙静霞等人在香港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多方辗转,经天津,最终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常州。

选择医学,是奔赴理想;选择归国,是让理想深植于家国的土壤。回到故乡的杨堃未曾有片刻停歇,他将海外所学倾注于这片热土,在多个医学领域播下创新的种子。“外科许多标本送病理,就是他提出来的。”原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陈同钰回忆,解放初期医院并未设立病理科,而在杨堃的倡导与推动下,五十年代末医院逐步提供病理检验项目,“由杨院长本人兼职病理诊断。疑难的病理标本就送到苏州医学院的病理教研组。”

△ 杨堃(二排右六)

作为外科一把刀,杨堃在手术上屡创突破。1958年12月4日,他与妇产科主治医师蒋宪刚合作,为一个年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成功施行常武地区首例子宫广泛性切除术,患者于12月20日康复出院。1960年,在他的主持下,医院对国家下达的手术治疗食道癌的科研项目,采用结肠代食道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索,手术分为两期,第一期,剖胸行食道切除术及食道造瘘术;第二期,于两周后作结肠代食道术。至1965年,这项手术已经成功完成多例。在原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心胸外科主任范晋明看来,回顾医院早期外科手术的发展,从上腹部手术进展到胸外科手术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其中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杨堃早期的探索和尝试。

长子杨伟伦一家四口都是医务工作者

长女杨伟文一家三代从医

次子杨伟廉(右)为美国病理科医生

四子杨进为美国急诊专家

在女儿杨伟文的印象中,父亲杨堃工作忙碌,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医院里,但这并未冲淡杨伟文记忆中家的温馨,“难得一天爸爸晚上在家,就会喝点小酒,这个时候我总要凑到他边上,哪怕什么都不说,只是看着就非常满足。”因为父亲英语好、学问高,有时还翻译书籍,杨伟文看向父亲的眼光总带着崇拜,“我总说自己是家里几个最笨的,但爸爸说我是笨鸟先飞,会有出息的。”如今,杨伟文早已是苏州知名的妇产科专家,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任上退休后,至今仍坚持每周到医院出诊。事实上,受杨堃影响,他的子女、孙辈大都踏上了医学道路,且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各有发展。

八十余载人生路,杨堃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家乡的医学事业。他的一生,是探索不息、精进不止的一生;是悬壶济世、甘于奉献的一生。他以生命为笔,饱蘸仁心与忠诚,写就医者不仅要有回春妙手、济世情怀,更要有那份跨越时代、永不褪色的家国担当。

来源:武进史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