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博蕴千秋 物鉴文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10:21 1

摘要: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博物馆,这座承载人类记忆的殿堂,珍藏着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镌刻着历史长河的沧桑印记,它既是文明的“时光胶囊”,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

岳州窑遗址博物馆。

□王济川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博物馆,这座承载人类记忆的殿堂,珍藏着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镌刻着历史长河的沧桑印记,它既是文明的“时光胶囊”,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只有让文明薪火在创新与传承中熊熊燃烧,方能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创新赋能,激活文明传承“新引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展陈方式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博物馆若想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必须搭乘创新的快车。故宫博物院借助数字技术,将《千里江山图》制成动态画卷,让观众仿若置身青绿山水之间;敦煌研究院运用VR技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感受千年丝路的繁华盛景。这些创新实践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文物从玻璃展柜中走出来,走进大众视野、融入现代生活。事实证明,只有以创新为笔,以科技为墨,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契合点,才能为文明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跨界融合,绽放文明传播“新繁花”。博物馆不应是孤芳自赏的“文化孤岛”,而应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桥梁”。当博物馆与教育联姻,历史课堂便从书本走向了文物现场,学生们通过触摸文物、聆听讲解,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当博物馆与文创产业携手,青铜器、陶瓷器化作精致的书签、创意的文具,让文化遗产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日常生活。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将文物挖掘体验与盲盒玩法相结合,一经上市便引发抢购热潮;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系列文创,以可爱俏皮的形象,让盛唐文化“萌”进了大众心里。这些跨界融合的尝试,不仅拓展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边界,更让文明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社会各界激起文化共鸣。

开放共享,绘就文明互鉴“新图景”。在全球化浪潮下,博物馆作为文明交流的重要窗口,承载着促进世界文明互鉴的使命。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国际知名博物馆的文物展览,让中国观众得以领略异域文明的独特魅力;而中国博物馆的海外巡展,也将华夏文明的璀璨成就展示给世界。“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各国博物馆纷纷推出线上展览、联合直播等活动,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这种开放包容的姿态,不仅让不同文明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欣赏,更让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得到充分尊重与保护。正如博物馆中的文物跨越时空汇聚一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明也应在交流互鉴中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