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非遗活起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0:11 1

摘要:刻刀在牛皮上游走,皮影人物眉眼渐显;面团在指尖翻飞,神话人物跃然而生。秋日,孝义市贾家庄村的非遗小院里,每个周末都上演着这样的场景。游客们围在非遗传承人身旁,惊叹声与快门声此起彼伏。孝义正用鲜活的实践,让沉睡的非遗在当代焕发新生。

□ 本报记者 梁瑜

刻刀在牛皮上游走,皮影人物眉眼渐显;面团在指尖翻飞,神话人物跃然而生。秋日,孝义市贾家庄村的非遗小院里,每个周末都上演着这样的场景。游客们围在非遗传承人身旁,惊叹声与快门声此起彼伏。孝义正用鲜活的实践,让沉睡的非遗在当代焕发新生。

近年来,孝义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创新推出项目、传承人、基地、保护单位“四位一体”传承保护模式,完善“1+N”保护传承平台,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皇庙旁的非遗小院,已成为孝义的文化地标。这里不仅陈列着皮影戏、碗碗腔等国家级非遗珍品,更将传承人的工作室变成动态展场。当游客亲手触摸刚制作完成的皮影形象,或为木偶描画脸谱时,历史的温度便透过指尖直抵心灵。

这种“活态传承”理念已延伸至全市,南曹村豆腐坊飘散着千年豆香,杏野砂器窑浸润着工匠的汗水,16个非遗大师工作室如星辰般散落城市乡村。38个传承平台织就的保护网络,让千年技艺在城乡巷陌间扎下了根。

古风新艺绽放于市井,碗碗腔的悠扬唱段不再局限于剧院,而是飘进社区广场;贾家庄婚俗的仪式走出小院,在游客见证下重现昔日盛况。文化惠民专场开演之时,银发老人欣赏着皮影戏笑声不断,孩童举着木偶追逐嬉戏,这已成为孝义最动人的文化风景。

“以前觉得非遗是老古董,”带着孩子体验孝义市贾家庄婚俗的太原游客李女士感慨,“现在才发现它们是如此鲜活有趣。”

从文创展览到民俗展演,各具特色的非遗产展示走进景区、社区、大集,向人们呈现着千年孝义的底蕴与新姿。

在孝义非遗文创展上,传统与现代碰撞出耀目火花。中阳楼积木、观音包饰、方言扑克牌纷纷登场,展现非遗适应现代生活的另一面。2025年山西省和美乡村足球联赛在孝义举行,非遗展示展销创下84.6万元销售额的奇迹,110余家文创企业展位前,36万人次的人流证明,传统老手艺也能成为新质生产力。

现在,孝义市文旅融合破圈生长,该市打造的非遗一日游专线串起豆腐工坊、酒艺展馆。在杏野砂器坊,工匠师傅会讲述明清时期砂窑的辉煌往事,在羊羔酒展示馆,古代记载的秘方吸引着游客们关注的目光。这些场景通过“跟着悟空游孝义”短视频全网传播,吸引来网友的千万点击量。仅2024年丰收节非遗展销,就带动特色产品销售额增长30%。

从深闺走向市井,从技艺化为产业,孝义非遗的复兴之路印证着,真正的传承不在博物馆的展柜里,而在百姓触手可及的生活中。传统不老,唯变则新,这正是这座城市文化奔涌的最美写真。

来源:吕梁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