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冬,高安市上湖乡富硒辣椒产业园,蔬菜大棚里绿意盎然,62岁的赤星村村民晏越华正在采摘秋辣椒。“今年种了9个大棚,秋辣椒3元钱一斤。”她边摘辣椒边向记者分享丰收的喜悦。
11月6日,高安市上湖乡赤星村村民晏越华在蔬菜大棚里采摘秋辣椒。
初冬,高安市上湖乡富硒辣椒产业园,蔬菜大棚里绿意盎然,62岁的赤星村村民晏越华正在采摘秋辣椒。“今年种了9个大棚,秋辣椒3元钱一斤。”她边摘辣椒边向记者分享丰收的喜悦。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辣椒是上湖乡的主导产业,富硒辣椒产业园一期有连片蔬菜大棚2000亩,其中880亩由上湖村集体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经营,1120亩流转给散户种植。上湖乡数字产业办主任黄彬告诉记者,全乡现有9867户农户种植辣椒,年产量达6万吨、产值2.32亿元。当前,该乡7500亩秋辣椒大量上市,供应南昌、萍乡、杭州、深圳等地大型商超与农产品批发市场。
“以前只有小拱棚,种辣椒要弯着腰干活,辛苦不说,患腰椎病的也多。”晏越华说。“十四五”时期,上湖乡富硒辣椒种植基地的变化很大,道路、沟渠、高标准蔬菜大棚日益完善。记者在基地看到,80米长、60米宽、5米高的高标准蔬菜大棚连成片,里面能开旋耕机,流转给散户的也是标准大棚。“我们现在不用弯着腰种辣椒了,可以直起腰来挣钱。”黄彬乐呵呵地介绍。
小辣椒连着赤星村的乡村振兴路。市里整合乡村振兴资金,投入1.5亿元建设富硒辣椒种植基地,同步提升村容村貌,完善文化设施。一产的硬件设施,二产的分拣中心、冷链物流中心、辣椒加工厂、检测室,三产的辣椒文化产业园、辣椒文创产品和每年一届的辣椒文化节,让上湖辣椒好吃又好玩……随着一二三产全链条打通,上湖的小辣椒蝶变成大产业。
科技兴农,向新品种要效益。该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引进省农科院的蔬菜专家、博士,常驻上湖进行辣椒种业研发和新品种选育。去年4月,在2024年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上,上湖乡选育的“赣椒19号”获评“好吃辣椒”金奖品种。
上湖农民种辣椒,用上了数字平台。基地里布设了5G传感器,一个阀门可控制8至10个大棚,实现一键浇水一键施肥,一年可节省人工投入80多万元。湿度、虫情、酸碱度、肥力等数据自动传输到技术人员的手机App上。“这相当于田间地头有了一个看不见的大脑。”黄彬说。
插上数字翅膀后,“上湖辣椒”有了“产地码”,从田间地头到装车全程可视化溯源,保证“上湖辣椒”都来自上湖。富硒认证、有机认证,都可在“产地码”上看到。32名年轻人组成“红色村播”团队,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营销上湖辣椒。
谈起“十五五”时期,赤星村的辣椒种植户充满期待,希望借助科研力量,引进龙头企业,用更高的标准种好辣椒,用更好的品质赢得市场,让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路子走得更稳更实。
本报全媒体记者 邹海斌 文/图
来源:鹰潭日报